||
“四君子”(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尚品格的四种植物,
历代文人常以诗画咏其风骨。以下精选相关诗作,涵盖古典名篇与近现代创作,结合其文化意蕴分类呈现:
一、梅:傲雪凌霜,高洁志士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读:以梅花孤寂自开、香魂不散喻君子虽处逆境仍坚守本心9。
《七绝·咏梅》(近现代)
“香魂玉骨不沾埃,自有冰心向雪开。
谁笑东风吹尽落?须知我本报春才!”
解读:突出梅花报春先驱的使命感,强调其“冰心”本质7。
二、兰:幽谷自芳,世上贤达
《题画兰》·郑燮(清)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解读:以兰生于险峰却散发幽香,隐喻君子超脱尘嚣的独立品格9。
《七绝·兰》(近现代)
“孤贞本性爱清幽,莫笑林泉少畅游。
冷眼看它风雨急,心香一缕自悠悠。”
解读:赋予兰“冷眼观世”的智者形象,强调其静守本真的从容7。
三、竹:虚心劲节,谦谦君子
《竹石》·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读:借竹扎根岩缝、不屈风霜,赞君子坚韧不拔的意志9。
《七绝·竹》(近现代)
“玉枝曾拂乱云开,何必谦称非栋才?
便剩一身清瘦骨,亦当俯浪钓鳌来!”
解读:以竹的“清瘦”反衬其凌云之志,突出刚柔并济的豪情7。
四、菊:凌霜隐逸,世外高士
《不第后赋菊》·黄巢(唐末)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解读:以菊的凛然盛放暗喻抗争精神,展现其傲霜的磅礴气势9。
《七绝·菊》(近现代)
“玉露浇来俏面羞,霜寒更显我风流。
与君把酒千杯少,不醉重阳誓不收。”
解读:赋予菊豪放洒脱的个性,将重阳赏菊升华为生命热情的礼赞7。
五、四君子合咏
《七绝·四君子》(近现代)
“梅花冷艳入华章,兰芯含情伴梦长。
竹韵悠扬吟四季,菊香阵阵醉重阳。”
解读:凝练四者特质,以诗画交融展现其贯穿四时的文化生命力7。
《咏四君子》·魏继志(组诗)
分咏梅之
“虬枝疏影冰轮下”、兰之“阵阵清香邀远客”、
竹之“临风万个响沙沙”、菊之“傲霜斗雪呈香茗”,
各彰其德3。 文化意蕴延伸
四君子诗作的核心在于 “托物言志”:
自然与人格交融:梅之傲骨、兰之幽贞、竹之虚节、菊之淡泊,
均被注入儒家“君子”的道德理想(如自强不息、澹泊明志)28。 艺术传承:自明代《梅竹兰菊四谱》确立四君子题材后,
其成为诗画标配,如郑板桥画兰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创作哲学,
亦源于此传统46。 经典可诵,新作亦承魂。梅兰竹菊非止于花木,实为华夏精神的一方净土。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闻名,
历代诗人常借她们的故事抒发兴亡之叹、身世之悲或政治隐喻。以下是关于她们的经典诗作整理:
一、西施(沉鱼)
典故:浣纱时鱼见其美而沉水。 李白《咏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注:以荷花羞赧衬托西施绝色,写其浣纱的天然风姿35。
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注:讽刺世态炎凉,西施得势后旧伴难攀25。
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注:为西施翻案,批判将亡国归咎女子的偏见15。
二、王昭君(落雁)
典故:出塞时弹琵琶,雁闻曲落。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以“青冢”写其孤寂,寄托对和亲悲剧的同情57。
李白《王昭君》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注:强调昭君永离故土的哀伤58。
王安石《明妃曲》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注:批判汉宫埋没人才,反思命运与恩义5。
三、貂蝉(闭月)
典故:拜月时云遮月,谓其貌胜月光。 貂蝉为虚构人物,正史无载,诗作多出自后世演义:
《三国演义》诗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注:赞其以美貌离间董卓、吕布的胆识7。
现代《貂蝉赋》
美人为计凝眉愁,思前想后无心休。 一心思报王公恩,无意为国雪恨仇。
注:强调其报恩初衷与政治牺牲58。
四、杨玉环(羞花)
典故:抚花时花闭合,自惭不如其美。
李白《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以仙喻美,写贵妃超凡脱俗之姿25。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注:名句写尽宠冠六宫的盛况与爱情誓言25。
杜牧《过华清宫》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讽刺唐玄宗劳民伤财博红颜一笑25。
附:四大美女并咏诗作
张馨匀《七绝·四大美女》
沉鱼倾国复山河,落雁和亲息干戈。 闭月连环为汉室,羞花长恨马嵬坡。
注:四句分咏四美,概括其历史角色与结局8。
刘良琳《落梅风》组诗
连环计,闭月容(貂蝉);恨梨花雨情难续(杨妃)。
注:以词牌创作,融合典故与抒情6。
诗作主题特点总结
西施:侧重“美色亡国论”的翻案与越女命运的转折15。 昭君:聚焦和亲悲怨、青冢孤魂,成为文人抒怀载体57。 貂蝉:多赞其“巾帼除奸”的胆识,但诗作较少且晚出78。 杨贵妃:既有极尽奢华之描写(如《霓裳羽衣》),亦含红颜祸水之讽喻25。
💡 提示:
四大美女诗作中,西施、昭君、杨贵妃的唐代作品最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因她们有正史记载;貂蝉因属《三国演义》虚构人物,经典诗作罕少,
多见于后世演义补作27。可结合具体典故进一步探索诗中的隐喻与历史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5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