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教学总结 试讲篇

已有 5156 次阅读 2011-12-14 17:04 |个人分类:科研教学絮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这一年来,学校的同仁们都很努力,很努力地忙乎着--------因为我们在迎接教育部的评估。评估的春风已经吹拂到大家每一次行动中了,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我们还在找差距、找不足,力争把事情做得又好又圆满,也很想努力地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but,教育的发展最好的不是“又好又快”,而是“按部就班”。不管怎么看,都觉得那“又好又快”四个字里藏着拔苗助长的鬼魅
 
        所以教学工作还是按照常规,以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基准前进。一年一度,这时节又开始教育实习的试讲听课指导了。本老师分配了九个学生,一个个都是朝气蓬勃,学习态度不能说不好,我听课的态度也不能说不认真,任务分配下来我就开始工作了,每个下午听三个学生。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自认为的问题,也不想再如以前一样生气发火,打算用白描和冷静来处理问题,希望认识到的是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或者对学生们有帮助。现总结白描如下。
 
       第一类 没事找抽型教法   教学案例:分子的热运动 小教师的讲法:先说力学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没说相对静止),提出问题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第二步 板书 布朗运动 然后开始用分子的运动解释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第三步 板书 布朗运动的原因 受力不均衡 第四步 板书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 颗粒大小和液体的温度 然后 讲扩散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说它没事找抽型,是因为它先入为主分子已经运动了,重点和目标放在了布朗运动上,进一步的把“颗粒大小”的问题也拿出来显摆。本来认识思路是  布朗运动实验反应了分子的热运动 人家讲的翻了一个顺序,这是典型的不把学生搞晕死不罢休型!更有甚者,那个所谓布朗粒子的大小是比较艰深的问题,不要说说不大清楚,本科教材上说清楚也都是“小字”。人家专门拿出来讲了,典型的没事找事型。
       原因:眼高手低,敢于迎难而上,却不知道难在哪里。
 
       第二类 喜欢鱼骨型教学法    教学案例:平抛物体的运动 小教师的讲法:以曲线运动的条件引入 第二步 在书桌上推出粉笔头做演示实验(大大地失败,人家粉笔头做的是落体运动)  第三步 大讲矢量分解把一个矢量分解成n对四边形的邻边。第四步 拐回来板书 平抛运动 形成条件 分解 规律公式 第五步 再次图示 把重力分解在不同的方向上显摆 推导t时刻位移的夹角、速度的夹角 第六步 最牛,搞了一个例题 某年某月的高考题
       本老师在该33分钟里一直没听明白平抛运动是怎么回事,人家能把这么一节比较容易上的课讲成这样,那是不容易的。教案准备非常用心,可惜每一个步骤都是奔着“硬骨头”去的,根本没有考虑作为一个教师这节课的任务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平抛运动”。典型的一步登天型教学法,可惜的是一步不能登天,却有可能摔坏自己。
       原因:想要炫酷,其实不够自信和坦然。
 
       第三类 成熟慎重型教学法 教学案例:动量定理 小教师的讲法:复习冲量、动量概念,以分析一物体在恒力F下位置改变并速度改变引入,简洁明了讲述了定理的内容、表达式和其物理意义、适用条件。语速较慢,不看教案。最后以铁锤钉钉子为例进行分析收课。节奏把握比较老到。
 
       最后总结一下,其他的教案和讲法就都不典型了。这三个是缺点和优点都比较明显的。不过,像最后案例这样的学生只有两个。剩下的七个学生,除了上面两个,其他五个学生也都或多或少犯了错误,这些错误具有普遍性,那就是:第一 备课非常不够,对自己要讲解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没有去了解。第二 备学生不够,不能够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储备及其思维特点。第三 大家都有点像花公鸡,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羽毛。讲课中爱举例子,爱炫耀知识点,往往适得其反。从相反方向来肯定,那就是这么多年的“鼓励教育”有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的表现力、自我展示观点都有很大改变,讲课中几乎都表现自然,只有“鱼骨型”同学紧张了,但他的知识储备还是没有问题。可是,同学们都有些浮躁的毛病,在起跑的时候就想飞翔,可是还没有到长出翅膀的时候啊,只有踏实安分才可以长出翅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518442.html

上一篇:“冷漠”不是一天练成的
下一篇:匆忙生活与藏银耳钉
收藏 IP: 180.95.168.*| 热度|

9 武夷山 刘艳红 石胜利 陈湘明 陈国文 唐常杰 李学宽 吕喆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