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建院40周年口述史(4):第二个来医院报到,“愚公移山”般建设医院
2025-5-1 16:19
阅读:287

03.png

口述者:马琪娟。1941 年 4 月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市。原深圳市东湖医院政工科主任。

口述时间:2024 年 7 月 23 日;口述地点:罗湖区松原路鸿祥花园

彼时的深圳,一幢五层高的楼房已算是鹤立鸡群的“摩天大厦”,我无法预见,在此后的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在经济特区这片起初面积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会发生怎样的奇迹。

调入深圳后的“第一仗”就是征地

上世纪70年代,我还是海南岛海口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一名副科级干部。那时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离开这片土地,前往一个全新的城市——深圳。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

来深圳,其实是因为我丈夫。他作为干部转业到深圳,而我作为家属随调而来。初到深圳,我震惊了。那时候深圳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破破烂烂。

当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但是后来想想,有破有立,等发展起来,前景肯定是不错的。彼时的深圳,一幢五层高的楼房已算是鹤立鸡群的“摩天大厦”,我无法预见,在此后的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在经济特区这片起初面积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会发生怎样的奇迹。

刚到岗,我便立即投身于医院的筹建工作,首要任务便是“征地”。然而,建设传染病医院的消息一经传出,周边群众反应强烈,纷纷表示不满与担忧,一度使得土地征用工作举步维艰。

为了化解这一棘手难题,我们深入群众,挨家挨户与民众进行耐心沟通。我们向他们详细阐释:事实上,众多综合性医院均收治传染病患者,没有进行集中管理与治疗,传染病患者将会四处流动。而专业的传染病医院充分考量了病毒传播的防控要素,能够从源头上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我们一次次登门和不断地劝说,终于赢得了周围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后续的征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推进医院建设

除了要全力做好周边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我们还需应对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我整日奔波于征地流程的各个环节,递交各类报批文件,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确保每一道程序都能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医院建设工地的“三通一平”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炸山头、挖地基、铺管道等各项工程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我在工地上负责登记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哪怕是一天之中拉运砖瓦的车次与数量都要进行详尽准确的记录,以确保工程进度与物资管理的有序进行。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医院的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医院没有饭堂,我们只能走很远的路去吃饭;没有宿舍,我们只能住在简陋的临时房里。虽然每天劳动很辛苦,但大家依然干得很开心。尽管每日的劳动强度极大,身心俱疲,但大家心中都怀揣着对医院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与坚定信念,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毫无怨言地努力工作着。

如今回首往昔,那段经历真可谓是充满了“愚公移山”般的坚韧不拔与无私奉献精神,为了医院的蓬勃发展,我们齐心协力,拼搏奋进,用汗水与努力书写了一段难忘的历史篇章。

医院运营之初,病人不多,我们就组织职工扮病人,进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等急救演练,让医护人员在模拟中熟悉流程与技能,提升应对突发状况能力,为接诊做足准备。

从零开始“挖”人才

1985年,医院建设临近尾声,用人需求迫在眉睫,招聘工作随即展开。当时的深圳朝气蓬勃,充满机遇,吸引着各方人才。得知我们医院招聘,众多求职者踊跃前来,其中既有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也有经验丰富的社会性人才,有的擅长学术研究,有的既有临床经验又有理论知识。

招聘时,我们依循医院原则与专业需求,设计多维度考核,筛选出契合医院发展的人才,对于优秀的人才,我们则会主动出击,比如周伯平院长,他就是我们当初奔赴广州“挖”回来的。

医院运营之初,病人不多,我们就组织职工扮病人,进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等急救演练,让医护人员在模拟中熟悉流程与技能,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为接诊做足准备。

为深入了解传染病医院运作模式,我们积极外出参观学习,前往北京、杭州等地的传染病医院考察交流。传染病医院与普通医院在建设结构和布局上差异显著,其医生与病人通道等有严格规定,皆因传染病防控特殊需求。我们仔细观摩学习医院建设、科室设置、人员管理及医疗流程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力求掌握其精髓。

参观学习中,我们接触到诸多先进产品与前沿理论,这些都是我们在深圳没有接触过的。我们的人才就像一块块海绵,不断汲取这些知识的水分,改进自身的不足,也带来思想上的成长。归来后,迅速组织团队研究探讨,结合深圳地域、人口、社会需求及医院自身实际,梳理筛选所学,选定最佳方案策略,积极应用于医院建设与运营管理。

在“管天管地”的政工科陪伴医院成长

医院开院后,我被安排在政工科工作,实际上人事、工会等诸多事务都要一起承担。工会事务繁杂多样,每年组织文艺活动便是其中重要一项。

当时,我们医院在文艺人才储备方面较为薄弱,像篮球比赛抽调人员还能顺利开展,可一到跳舞、唱歌比赛,合适的人选便寥寥无几。后来,我每月组织一两次活动,鼓励大家踊跃参与,以此逐步提升大家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也期望从中挖掘和培养更多文艺人才。

在初创时期,凝聚人心、营造团结和谐氛围并推动全体员工为医院发展齐心协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当时,许多年轻员工心存思想顾虑,为使他们安心工作,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困惑与担忧,使其逐渐稳定下来,专注于自身岗位。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方面,只要员工遭遇困难,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予支持与帮助。我们的工作范畴不仅涵盖日常医疗服务,更重视员工的政治思想引导与调解。例如,医院内若有夫妻产生矛盾甚至闹离婚的情况,我们都会主动上门,开展思想工作,努力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平息纷争,力求维护家庭内部与医院工作环境的和谐稳定。

那段时间,工作繁忙至极,除上述事务外,还有党群工作需要处理。日常工作包括参加卫生局会议、向院长书记汇报、撰写与传达文件等。为保障上级指示精神精准传达到每一位员工,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上传下达,全力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

那个年代,电脑尚未普及,所有报表均依靠人工完成, 工作难度与工作量可想而知。每至年终,我需负责填写十多份来自人事、劳动等不同部门的报表,单凭一己之力实在难以应付。于是,我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前提下,邀请医生和护士们帮忙抄写,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极为配合,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相处和睦,凝聚力极强。

我深知,人无完人,或许我的光芒并不耀眼,但满腔的热情与强烈的责任心,始终是我前行的动力。

以热情与责任书写变迁

在政工科的岁月里,我始终坚守着踏实肯干的信念,无秘诀可言,唯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步伐。初入岗位,面对未知与挑战,迷茫与不安曾如影随形。幸得领导悉心指引,于肯定中寻方向,于建议里见成长。我深知,人无完人,或许我的光芒并不耀眼,但满腔的热情与强烈的责任心,始终是我前行的动力。

身为医院这几十年来变迁的亲历者,当我回想过往,从曾经面临的种种挑战,到今日医院所展现的现代化风貌,内心真是感慨万千。这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都不为过,比起从前,如今的医院好了岂止几倍、几十倍。

而今,医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蓄势待发。我满怀期许,愿它乘风破浪,未来之路越走越宽广。医院的辉煌成就,凝聚着每一位员工的汗水与智慧,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晶。展望未来,我衷心期盼医院能在医疗技术、科研创新等领域再创佳绩,以更加精湛的医术、更加先进的科研成果,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带去健康的福音。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8419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