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太阳能电池早期研究的启示 精选

已有 5352 次阅读 2012-12-4 12:31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早期研究的启示

鲍海飞 2012-12-4

 

在五十年代初,由于需要给电话系统供电,常规的干电池在稍微恶劣的环境下就不能工作,致使贝尔实验室决定寻找新的出路。于是让Daryl Chapin, Calvin Fuller, Gerald Pearson等人来解决这一问题。看了贝尔实验室在早期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研究,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教益。

 

作为一个课题负责人,即要身先士卒,把握好方向,又要有预见性!Chapin在这一点上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Chapin是该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在实验中一直是身先士卒的,直接在第一线从事薄膜制备、掺杂实验、以及电极等工艺制造。虽然他进行的实验不成功,但是却从实验中发现了失败的原因:金属电极和半导体之间粘附性能不好,即影响导电特性;以及在掺杂锂-镓的硅电池中p-n结不稳定,而且pn结会向体内移动,这将影响光的吸收和光电转换效率。他由此提出了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想法,并向Fuller求助,提出要制造稳定的、浅的pn结以增强光的吸收。Pearson的另外一个预见是,即在Pearson初步试验成功后,采纳了Pearson使用硅的建议,这保证了研究方向的正确性;随后立即计算了硅中太阳能到电能的转换效率,计算的结果是23%,与现在单晶硅的效率在18%-24%惊人的一致!其预言真的很准!这应该与他深厚的物理功底基础应该有关。

Pearson硅上的初步试验成功,即有偶然性又有确定性!偶然性是其初步试验就获得了成功,这隐含着该方法和该材料体系的可行性;其确定性是硅的光电转换效率居然还很好,而且即使今天依然是最主要的基底材料。说它是偶然性,还因为其后无论Chapin试验怎样进行,都没有取得成功。但Pearson最大的贡献却是其初步试验即获得了成功,因此建议Chapin在硅上进行实验,而不是在Se上,由此确定了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正确研究方向。

无疑,Fuller的工作是相当完美的并具有决定性的。他不愧为是个出色的化学家,他实现了工艺的重大突破,开发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制造完美的pn结工艺。在当时,已经有几个实验室已经在制造pn结,但是一般都采用的是提拉法工艺技术,而Fuller采用的是薄膜的热沉积方法,即今天所广泛使用的方法。由此,解决了了金属电极粘附不牢的问题,以及制造出稳定的pn结,实现了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有报道说当时的转换效率达到10%Fuller在整个项目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一锤定音的作用。

 

综上一段简单的历史,在历时两年的时间内,贝尔实验室的三个科研人员就完成了划时代的光电革命,让我们看到一个项目的真正研发历程。他们的成功与他们的各自专业紧密相连,又与彼此之间精诚合作和交流分不开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地位平等,可以无拘无束地交流和沟通,由此能够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作为项目组的负责人, Chapin能够身先士卒,而非纸上谈兵,在实验中起到了引领和预见性的作用;而FullerPearson出色的实验则为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成为今天广泛采纳的半导体平面沉积工艺,他们的工作无疑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反,现在的大学和院所的科研,大部分是一个教授带领几个弟子,属于母鸡孵蛋式的科研体系。在那样早的时代,在半导体工艺和器件制造等方面,贝尔实验室都做出了相当杰出的工作,他们的研究之路始终是我们的一个榜样。

 

附录1:阳光从这里照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32439

附录2:阳光从这里照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633985.html

附录3:太阳能电池早期研究的一段历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36338

附录4:太阳能电池早期研究的一段历史(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cp&ac=blog&blogid=637404&op=edit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905-639076.html

上一篇:谁人遗落碧珠串,十万大山不稀罕
下一篇:世间最遥远的距离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21 李学宽 陈小润 杨学祥 王承志 钟炳 刘洋 唐常杰 钱磊 武夷山 刘桂秋 庄世宇 戴德昌 孟浩 刘瑞亭 褚昭明 吕喆 占礼葵 吉宗威 柳林涛 luyouwen mypow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