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说真话有多难

已有 4367 次阅读 2011-7-8 17:2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说真话

说真话有多难

76日晚,在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看了一场话剧演出。这是一个前苏联七十年代剧作家齐哈伊泽创作的题为《自选题》的话剧。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廖向红教授和其他师生把它搬上了21世纪北京的舞台。这个话剧以其现实主义的风格,艺术地再现了70年代苏联的现实,同时也由于它在我们今天所具有的联想意义,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剧情很简单:

作家的女儿玛丽卡在学校是个优等生,她已经读到高三了,马上就要毕业,并参加高考,新的诱人的生活正向她招手。这是最后一次作文课,只要她的作文再得到一个5分,她就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那么她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全家,甚至全班的同学,班主任,校长,都认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意外发生了,那一天,玛丽卡正当要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她看见全班不少同学都在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范文来抄袭,而班主任老师、校长,还是区里来的巡察组成员,明明看见如此明目张胆的舞弊和造假行为,却不加制止,大家都好像没有看见。玛丽卡心中很不平,甚至感到不可遏制的愤怒。她想这些老师、校长、上级领导瞎了眼了吗?他们为什么不吭声,他们为什么不制止?他们竟然容忍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她决定选择“自选题”来作作文。她在作文中,倾泻自己内心的真情,说出了真话,揭露学校的教育一味追求外表性的东西,总是鼓励学生去获取什么金质奖章,将来要成为科学家、作家之类,他们整天为学校出了几位院士和著名人物而自豪和骄傲,鼓励学生也去当这个家那个家,却不教学生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是当什么名人重要,还是做什么人更重要?她对此提出质疑。她在作文中尤其把眼前同班同学抄袭、舞弊的行为都一一描写和揭露出来。她的作文就这样“出了轨”。

公布作文分数那一天,同学们的作文都得到了分数,34分或5分,就是玛丽卡的作文的分数没有公布。同学们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玛丽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事情很快就揭晓了,那就是学校当局认为玛丽卡的作文说出了真话和真相,而让那些抄袭、舞弊的同班同学出了丑,让学校领导出了丑,也让上级派来的巡视员出了丑,毁坏了学校的声誉。玛丽卡的作文“自选题”,不但不能给玛丽卡作文判分,更不能让她获取金质奖章,而且因为给学校找来了大麻烦,报界很快知道了,教育局很快知道了,社会上很多人士知道了,在那个城市引起了轩然大波,要处理玛丽卡……这可怎么办?爸爸、妈妈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她所暗恋着的团支部书记也左右为难,为玛丽卡难过。

校长和班主任来到玛丽卡的家,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玛丽卡自己出面说明,作文那天,她的精神不正常,陷入了狂想症,才说出了那些傻话。这样,学校就可以给玛丽卡一个机会,重新写一篇合符规范的作文,照样领取金质奖章。玛丽卡的爸爸、妈妈高兴之极,认为事情终于得到解决。但是,玛丽卡还是那个玛丽卡,她断然拒绝了校长和班主任的建议。她照样接受报社记者的采访,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最后,校长为了学校的荣誉,甚至动员全班同学签名,发表声明,登报,谴责玛丽卡。看来玛丽卡在这场冲突中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但她仍然坚持,认为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在前苏联,说真话有多难。我从玛丽卡的遭遇中,我联想到了苏联为什么解体。你想啊,假的,虚伪的,荒唐的,病态的,成为潜规则,成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而真的,诚实的,健康的,常态的,却成为社会生活陌生的、不合理的,不合法的。这样的社会能够持久吗?当然,从长远的观点看,假的、虚伪的、荒唐的、病态的总是要被真的、诚实的、荒唐的、常态的所取代。这样,从精神生活的角度说,这个话剧说明苏联解体有其必然性的。

其实,我们今天社会生活中不也存在许多虚假的、虚伪的、掩饰的东西吗?我们是否也应该有我们的玛丽卡。让人们说真话,道真相,这个社会就不会倒下。因为说了真话,揭示出了真相,我们就会以我们的实践去解决问题,消除冲突。遮掩事情的真相,说假话,造假事,无论是孔夫子,还是马克思,都不会同意的。(2011-7-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7237-463057.html

上一篇:张掖印象
下一篇:莫高窟印象
收藏 IP: 123.113.33.*| 热度|

18 刘庆丰 许有瑞 陈永金 平文丽 肖明华 刘用生 武夷山 张玉秀 文绍 伍松林 吴飞鹏 苏力宏 苗元华 何士刚 罗立桂 张天翼 张林 zengf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