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童年旧事

已有 3629 次阅读 2011-5-13 12:1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童年旧事

   

        年纪一大,机体衰老了,可头脑却活跃起来。其表现之一就是喜欢回忆往事。好玩儿的,不好玩儿的,游戏的,劳动的,快乐的,痛苦的,爱的,恨的,悲的,苦的,光荣的,耻辱的……时时涌上心头,感叹着,咀嚼着,回味着。

我在故乡福建连城莒溪小学读书的时候,无论家内家外、校内校外都认为我是一个老实、乖顺的学生,模范遵守学校的秩序,十分尊敬周围的师长叔伯。比如在路上偶然遇到老师,离老师还有一丈多远处,我会先立正后弯下一点腰,对老师行鞠躬礼,等老师跟我打了招呼,走过我的身后,我才开始再走自己的路。为此,老师们都喜欢我。

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优异,那是不用多说的。每次考试在全班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要是得个第三,我自己就觉得是重大失败,恨不能找个地缝往里钻。

我精力充沛,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毫无例外地积极参加,并总是表现突出而受到奖励。我的算数最好。每次算数比赛,那奖状总是我囊中之物。作文比赛,也总是第一。作文比赛的奖状特别华丽,红红绿绿的。每次学期考试后或一个活动结束后,学校都会发奖状。每次我拿回一张奖状,母亲就会亲手把它贴在饭堂的墙壁上面,母亲站在凳子上,从高处往下贴,并对我说:这个墙面都属于你,你要是争气的话。于是墙壁上各式五颜六色的奖状,就因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多,就像当年沙皇俄国的版图越来越大。那墙面最终差不多被我的奖状沾满,成为我的“展览馆”。母亲会剪纸,什么雄鸡唱晓啊,胡蝶双飞啊,更是她的拿手好戏。每到过年的时候,母亲就会剪几张画儿,红红的,贴在我的奖状边上,给我的“展览馆”增加一些艺术气氛。无论谁到我们家,第一眼引起他们赞叹的就是我的“展览馆”。母亲根本不识字,但她却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哪一张奖状是因为什么而获奖的。我不知道她从那里学到这本领。

我在校内外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要是谁家家长因孩子淘气,批评自己家的孩子,那话语常常是这样:你怎么就这样不争气呢?你看人家庆炳那学习那讲礼貌那乖顺样样都好,你怎么就不向人家学习呢?

我的表现在大人那里受到称赞,但在同班同学里面则往往遭到冷遇。他们有时候拿我的“乖顺”讽刺挖苦一顿。甚至有时候设计出一些阴谋诡计,如无缘无故到班主任罗老师那里告我:童庆炳打人,老师,你看,我这里都被他打肿了。于是班主任罗老师就把班里同学都集合起来,问:童庆炳刚才打了谁谁谁吗?于是班里分成两派,“乖顺”派说:没有,完全是造谣。“淘气”派说:是的,他打人了。班主任老师一看,就笑了,那笑不是真笑,是藏着玄机的呢。他说:好,说童庆炳打人的同学留下,一个一个来谈。他要他们一个个背靠背说出童庆炳如何打人,说出童庆炳打人的具体细节,结果是每个“淘气派”说的都不一样。谎言不攻自破。这可把我笑死了。

有一天,上班主任罗老师的语文课,他疾声厉色地说:一个学生是不能说谎的,不能骗人的。事情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能把有的说成没有,也不能把没有的说成有。我最恨的就是说谎话的人。说谎的人,是无耻的,下流的,可恶的,是胆小鬼,最不是东西,连牛马都不如,牛马不会说话,从不乱嚼舌头……,反正用了最严厉的一些词语,现在记忆仍很深刻,从没见罗老师生那么大的气。说完后,让这些说我打人的淘气包儿一个一个走到他的面前,他拿出竹鞭(那是戒尺),让学生伸出手,在每人的手掌上,狠狠地打五鞭,疼得他们直叫。还被撵出教室,让他们在教室外的鹅卵石地板上跪下,一边跪,一边拿着课本,在寒风中,痛苦万状地听老师的语文课(这是在解放前,这种处罚是家常便饭)。从此,诬告我的事情没有再发生。淘气派心里恨我,可又想不出整我的办法来。

但后来我与淘气派同流合污,也就和那些淘气包儿和好了。事情的转变要从讲地理课的丁老师讲起。记得那时我已经升入五年级。五、六年级因为人数少,就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至今仍记得那个高大宽阔的教室的样子。上历史课的老师我们很喜欢,他还在教室的西墙上面贴了历史课老师的一张硕大无比的朝代更替表,表中写了一个顺口溜:“唐虞夏商周秦汉,三国二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朝完了民国兴。”表的下面还有小注:如“三国”魏蜀吴;“二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宋齐梁陈;“五代”:梁、唐、晋、汉、周,其皇帝的姓是----朱、李、石、刘、郭。这个顺口溜陪伴我到现在,看来要陪伴我一生了。所以现在要问我哪个朝代在哪个朝代的前或后,在我张嘴就能说出朝代在哪里。可地理课丁老师则既无能又其貌不扬。他上课无非是照本宣科,完全没有别的东西。而这些课本上的内容,我在开学后利用一个晚上,就在油灯下把它背个滚瓜烂熟。所以丁老师一来上课,我就觉得无聊,坐不是,立又不允许。于是我就研究起丁老师来了。

我终于发现,丁老师戴的眼镜有问题,可能是眼镜腿太宽了,他一边讲着课,就不断地一边用一只手去扶他的眼镜。扶上去,掉下来,再扶上去,再掉下来。整堂课他不断地重复他手的动作。我总是耽心他的眼镜有一天会掉下来,摔在地上……

那可能是五年级下学期的开始。春节刚过,开学了。孩子的心还没有回到教室里,仍然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中。我口袋里还放着好几个单响的鞭炮。那天又上地理课,丁老师还是不停地扶他的眼镜,那眼镜眼看着要掉下来,可他的手迅速赶到,又把眼镜神奇地推上去。突然,我内心疯狂起来,想:我要是在教室里面偷偷地放一个鞭炮,丁老师会怎么样呢?他的眼镜会不会掉下来?要是他的眼镜掉下来,他的高度近视的眼镜能在地上找到他的眼镜吗?他会地上乱摸吗?……我觉得我的想法很有趣,想试一试。

我是坐在教室后排的,因为学生不多,后排后面还有一块空地。我偷偷地开始了我的“实验”----点燃了我的鞭炮。鞭炮声在那小小的教室里,发出如霹雳般的声音,这是雷劈倒了大树?是战争开始?是原子弹爆炸?教室里肆行大乱。同学们都纷纷离开座位,有乘机添乱的,也点燃了自己口袋里的鞭炮,有在一旁打拳助兴的,有跳到课桌上欢呼的。课本、作业本在空中跳舞。真是“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怜的丁老师,那里见过这大场面,他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书本与眼镜先后掉落地上。由于高度近视,眼前一抹黑,他的手在地上乱摸,摸他的眼镜。我连忙走过去,帮他捡起了眼镜和书本。很快,事情就弄清楚,闹事的起始人竟是一尚乖顺、守纪的童庆炳。

那还是解放前夕。第二天早晨全校师生集合,照例举行升旗仪式。升旗仪式后,按照惯例还是罗校长训话。这一天,罗校长严肃异常,铁青着脸,开口就说:“从来只听说老师惩罚学生,从来没有听说学生惩罚老师。可是这件事儿,昨天就在我们学校发生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竟然有人在教室故意闹事。用的是火药爆炸(这显然是夸大其词)。把老师炸倒了,把教室炸乱了(这显然也是夸大其词)。只要我还在,我决不允许这种闹学的事情再发生。”罗校长平日就是一个厉害的角色。整天鼓着嘴,没有一丝笑容,好像谁欠了他的三百吊钱赖着不还。老师、学生都怕他。这时候,他停了一下,然后把嗓门提高八度,声嘶力竭地叫道:“童庆炳,你给我出来!”我从队列低着头走出来,走到队伍的前面。这时太阳升上来了,晃得我睁不开眼。校长大喊:“跪下!”我立刻给大家跪下。我本来想说几句抱歉的话,但校长不让我说。他声色惧厉地喊叫让整个操场显得特别地安静。可我耳朵嗡嗡的,已经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我只听说本来是要开除我的学籍的,看在我平时成绩尚好,表现尚好,就给了一个严重警告的处分,另加给国旗跪一天。

那是我童年时期最艰难的一日。我童年吃过许多苦,度过许多尴尬的日子。但从来没有遭受过这一次如此奇耻大辱。大家上课去了。我在太阳下跪着,虽然那时初春时节,可南方天气已暖和起来,跪的时间久了,不但腰酸背痛,更难忍受的是热,不断地出汗,衣服一件一件脱下来,可最里面的一件还是湿的,渴得不行。终于我母亲知道了,赶来学校的操场看我,给我带来了水。但我想到校长那铁青的脸色,还是强忍着不喝水。妈妈去校长那里去替我求情。我不让去,但她还是去了,完全没有用。我跪着,我饿着,妈妈哭着陪着我,让我喝水,让我吃东西,我就是不喝不吃,同学们在下课的时候来围观我,有的与我平日不和的同学向我扔小瓦片……但我坚持着,我不能倒下,我不能倒下,为了自己尊严,为了母亲的尊严。我不认输,我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在教室里放了一个鞭炮吗?

终于到了夕阳西下时分,丁老师扶着他的眼镜走过来,亲自扶我起来:“受罪了吧!回去好好休息!”他的语调是和蔼的关切的。我很感动。母亲带我回家。我心里哭,但我决不哭出声。

余下的日子,轮到母亲的为难了。她面对着那一墙面的精心布置起来的奖状怎么办?她不再如数家珍那样向邻里介绍,但她又决不撕下来,她只是向询问者苦笑,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我小学毕业。

我顺利考上了县城的初中。我要到城里去了。母亲不知为什么留着泪,在家门口站着,一直望着我的背影沿着那条通往县城的窄窄的弯弯的石子路远去。

                                       2011-4-14说明:

我因为最近两个多月忙别的事情,为专注做好事情,就把写博文的事情放下。有不少关心我的朋友、学生关切我的近况,以为我是不是病倒了或发生了什么问题,现在我通过这篇博文想告诉我的朋友和学生,我一切都不错,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关切。我以后还会隔几天写一篇博文传到科学网。谢谢大家。童庆炳5月13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7237-443701.html

上一篇:闹元宵
下一篇:错别字的限度
收藏 IP: 123.113.35.*| 热度|

6 吉宗祥 刘钢 肖明华 孟津 小舟寄沧海 yh369z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