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u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yu111

博文

中药有效吗?如何评价?

已有 10519 次阅读 2009-6-28 10:3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医, 中药, 临床

中医药是否有效?应该如何来评价?

 

从国内中药的市场效应来说,似乎是有效的。理由是如果没有效,怎么产品屡卖不衰?没有效的东西,谁会吃了再吃,买了再买?

 

从中医的行医经验和病人的反映来说,也是有效的。因为确实有病人在看了中医之后病好了。

 

然而当国内的中药拿到美国,按美国药监局FDA的科学评价标准去进行临床评价的时候,就被宣布无效了。

 

为什么?是美国人不讲道理?是美国人歧视我们中国人和我们的中医药?

 

仔细分析一下,原来是两国的评价标准不一样。

 

美国人是什么标准?美国人的标准是世界统一的科学的标准。是用安慰剂做对照、病人医生双盲实验的评价标准。

 

中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陆续被介绍到美国做临床实验的评价。所有的中药都是一个命运,做到临床实验II期就做不下去了。

 

临床实验I期都没有问题。当然不会有问题,临床I期检验的是安全性。这些草药是我们老祖宗“神龙院士”当年自己拿嘴巴开发出来,我们中国人又用了数千年和数千亿的人去做临床I期,当然安全。

 

可是美国FDA标准的临床II期的后期和III期要看有效性,还要拿安慰剂来做对照,用统计学去计算。

 

这么一来,中药就遇到麻烦了。按照科学方法这么一计算,就看不到中药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有效性了。

 

什么意思?

中药不是没有效,是不比安慰剂更有效。

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许多的疾病,不治疗,也有接近30%的自愈率。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说中药有效呢?我们中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我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评价中医中药的呢?

 

我们的老祖宗和我们现在的中医用的是现在正在时髦起来的一个科学名词:“个性化”标准,即极具个性化的“表扬信”。

 

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其实很有道理。我们老祖宗用的是个性化治疗,评价当然也要个性化。我这里提出一个评价中医中药的临床III期方案:

1、选病例3000例。

2、随机分成30组,每组100人。

3、10组分给10个碧眼领带的西洋医生,10组分给10个白须面善的用中药的老中医。还有10组分给用安慰剂的老中医。

4、6个月后按生理生化指标检验。

 

我这里不是说相声。中医的精髓就是个体化:个体化诊断,个体化治疗。它的评判也应当个体化。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西医更依赖于个体医生。

 

中医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中药的配方里充满了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心理治疗的元素。同时中医在用药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以目前FDA审查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药,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以个体医生治疗的效果来对中医药治疗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才是一个全面和科学的评价。

 

希望热爱中医中药的科研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案来评价中草药,以此推动中医药科学化,走向国际。这个事情要赶快做,我们老中医的白须飘不多久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6037-240755.html

上一篇:和饶毅探讨杂志的“大”和“小”
下一篇:博士生: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收藏 IP: .*| 热度|

2 王春艳 徐向田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