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西周的王年和历法

已有 329 次阅读 2025-4-28 16:40 |个人分类:夏商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司马迁已不能完全明了西周王年,汉唐以来学者为此努力,众说纷纭。二十世纪末以国家课题“断代工程”集多学科专家攻关,但报告简本2000年问世即受批评;2022年报告繁本历谱仍有明显欠缺

(1) 《毕命》胐为五日,金文历日六个改动干支(未含晋侯苏钟刻铭之误),三个初吉在朔前两日,三个既望为二十三日,而吴盉及曶鼎的既生霸为十七日,占比达20%

(2) 为协调岁首,所附“西周拟年长历表”连闰11次,连续四年不闰4次、五年不闰1次;

(3) 认为西周建子,但为排入铜器历日建亥、建丑多见,夷王元年后正月实朔在儒略历11月17日至24日七次、1月12日至20日六次,其时冬至在12月28、29日;

(4) 五年和六年 琱生簋等的历日未用于排谱 

确定西周王年困难有三个原因:(1)文献记载如《史记•周本纪》“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 立五十五年崩” 有讹误;(2) 部分铜器如现藏法国的鲜簋或伪;(3) 金文历日用语“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含义不明。

笔者觉得,使用可信历日且暂不考虑“初吉”的含义,即可排谱确定王世元年。只要现藏日本的伊簋不伪,西周王年有四种方案,均可完成铜器历日的排谱。不过,考虑到年底置闰以及诸王生寿的合理,方案D最为可取。

屏幕截图 2025-04-28 151907.jpg

岁首在冬至前后,并非过去所说的建子。“初吉”就是大吉,新月、满月、四时八节以及丁亥,后者为受命元年元旦。

笔者所排金文历谱共王元年BC938,其后注意到,《古本竹书纪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则受命元年BC1038,“自武王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西周二百五十七年”则克商年BC1027,与《史记·周本纪》十二年克商构成闭环。晋国史官应该知道西周王年。武王沿用受命之元,十一年始伐殷(正月朔BC1028.1.9)十二年终克商(正月朔BC1028.12.29)

贴出西周早期的历谱。《逸周书•作雒解》“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岁首靠近冬至的连续三年BC1028~BC1026,若是巧合而排入六个历日,几率为1/16:岁首由《史记•周本纪》两个历日及义器十三月确定,另四个历日排入指定月份的几率各为1/2。岁首和置闰合适,两个历日为西周的春分和冬至可佐证年代可信。

屏幕截图 2025-04-28 152051.jpg

 西周已有四时八节,或许是笔者的发现,说明如下;其余内容不再贴出。

5.1  四时八节的金文历日

6给出金文历日中已见的四时八节,字母D表示历日,交节时刻依据黄道均分[80]望簋历日偏后交节一天,其余为交节当日或偏前一日。14初吉历日为四时八节,分布全月。 

[80]  张培瑜. 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 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屏幕截图 2025-04-28 152146.jpg

义器、永盂、膳夫山鼎等12件铜器是排定王年后确认的时节,巧合是不容易的。倘若不是有意选择,膳夫山鼎的历日为立春、虎簋盖的历日为春分且建正合适,几率皆小于1/100而同时出现了。静簋、班簋以及匡卣等王世确定,但年代为是有意挑选以使初吉历日为时节。

拙谱懿王世七年(BC910~BC904)。匡卣“四月初吉甲午,懿王在射庐”,六年正月实朔BC906.12.31,四月甲午三日且恰为春分,当然是大吉之日。七年之中有此一日,颇为不易。所述六年之事,铸器于懿王过世之后完全可能,匡卣并不能作为王号生称的证据。

5.2  西周四时八节设定的悬想

四时八节的历日为拙稿所定王年提供了旁证。不过,地球沿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基于黄道均分的时节间隔不等[80]。如BC901 冬至己丑1853 小时夏至甲午,再1803小时 BC900冬至甲午,时节相隔443小时~475小时(7)西周的四时八节肯定不会如此设定。

先人观测日影、日出和日落方位可以确定二分二至,但四立乃是人为定义。准确与便利难以兼顾。对于北纬34(西安)而言,1 m 立杆冬至前后三天、夏至前后五天正午日影变化2 mm,而春分、秋分前后的日影变化一天可达10 mm。若冬至为第 1日,记录第86~96日即春分前后5天计11天的日影,可以判断逐年变长 (秋分时则逐年变短);三至五年达到一天的数值,即需要闰年。故而西周在春分和秋分校核回归年,调整其后冬至的日期,同时发布次年岁首和大小月。

春夏时段较长,而秋冬较短,可依照下表设置时节:秋分~冬至90(89)天,冬至~春分92天,春分~夏至94天,夏至~秋分90天。表6历日可据此确定冬至,与实际交节相比,班簋、绅鼎的偏后一天4个为当日12个为偏前一天。六个立秋对应的冬至日,偏后、当日、偏前各有两个。

屏幕截图 2025-04-28 152212.jpg

5.3  武王立嗣或在春分

《逸周书•武儆解》“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梦。丙辰,出金枝校《郊宝》、《开和》细书,命诏周公旦立后嗣”。四月丙辰(53)六日若是春分,则依据前述西周春分上距冬至92天,冬至在甲申(21),实际交节在前一天癸未(20)的12时。不过,此前已说,义尊、义方彝“十又三月丁亥”为年底冬至,实际交节在戊子(25)的15时。冬至BC1028偏后而BC1027偏前交节一日,四月丙辰(53)至十三月丁亥(24)为271天而不是春分下距冬至273天(平年)或274天(闰年),需要有个解释。

回归年是365.2422天,四年一闰有些偏多,冬至等时节会逐渐偏后。文王受命,“制正朔矣”而弃用岁首目标秋分的殷历,BC1039.12.30 乙酉20时冬至交节,31日丙戌17时实朔。受命元年元旦为丁亥似无疑问;时节也就是阳历,想来沿用殷商的法则,该年冬至可能就是丁亥。其后三平一闰,BC1028冬至偏后交节一天。

武王克商之后,西周颁布年历于天下:年底置闰,次年正月朔1026.01.17;BC1027本应闰年即推迟冬至一天(若如此则该年及次年冬至皆偏后两日),但提前两天而为丁亥以修正时节的偏离,即调整阳历。干支纪日没有中断,格里历替代儒略历则是使日期中断十天。

5.4  初吉历日为时节可作断代之佐证

首都博物馆藏班簋 唯八月初吉,在宗周,甲戌,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铭文197 字;文[81] 列出一百年来的研究文献29篇。文[54]断为西周早期后段,收藏者论证为穆王世[81]。故宫博物院有词条“班簋,…… 器主毛班,见《穆天子传》,故时代当为穆王前期,也有学者主张属于成王世”。

穆王三年BC970.08.18 癸酉23时立秋,次日甲戌八月廿七日;该年岁首朔BC971.12.29冬至前一日。毛班之父毛公为文王之孙,穆王三年已过世,距受命七年即文王崩62年,该年作簋可信,不会在成王世。静卣、静簋排入昭王世,基于时节选择十六、十七年,正好与静方鼎年代协调。

春秋诸侯独立纪年。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元年正月初吉辛亥”尊、盘, 陈家梦先生判蔡昭侯元年BC518可信[82]:正月朔BC519.12.12丁酉(34),辛亥(48)为正月十五,且为冬至——次日BC519.12.27凌晨4:59交节。有说“初吉不一定是朔日,但必在月初。……惟一合理的解释为吴王光(阖闾)元年BC514即蔡昭侯五年,正月朔BC515.11.28甲辰,辛亥是初八日”,想来有误。

[54] 王世民, 陈公柔,张长寿.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增补重印本).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8.

[81] 于力凡. 再论首都博物馆藏西周班簋. 博物院, 2019,(4):75-81

[82] 陈梦家. 寿县蔡侯墓铜器. 考古学报, 1956,(2):95-12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83768.html

上一篇:又见“胡说”
下一篇:《诗经·七月》中的历法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7 王涛 高宏 郑永军 孙南屏 杨正瓴 刘进平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30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