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人生转瞬即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123xq 游走于学术边缘。

博文

现代的归宿

已有 1453 次阅读 2019-5-9 11:21 |个人分类:哲学片断|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世上万物,有生就有死。现代性也不例外。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社会有两个特点:一是扩张性,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工业化的进程,必将全世界哪怕最原始、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这一体系之中。不管是主动现代化,还是被动现代化,现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二是变动不居。传统社会的时间是停滞的,空间的边界的狭小的。现代社会的时空压缩逆转了时空的限制。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方生方死。这一变化的边界在哪里?有停下来的可能吗?变化背后的动力何在?

科技驱动的生产方式变革就是社会变动不居的秘密。知识的生产方式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固化的生产无法实现自身的变革。打破循环的力量只能是来自外部。

所谓后现代,就是知识的生产和使用发生了变化。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并没有变。不变,就无法阻止社会的变化。变,却没有头绪。一路走来,知识的演化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对知识的理解阻碍了知识本身的变化。功利的知识奠基于功利的社会。利益驱动下的知识生产成为了权力的来源。

现代的寿命取决于知识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反观人类自身的动力在物欲世界中逐渐消失。褪去了神圣光芒的世俗世界被物欲所主宰。放弃的成就了虚无。虚无中产生的只能是现代的坟墓。只能祈祷人类能够跳出现代的魔咒。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2774-1178012.html

上一篇:权力的谱系
下一篇:新时代、新文化、新现代、新人类?
收藏 IP: 60.181.1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