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我是我的编辑 精选

已有 5329 次阅读 2025-11-2 07:45 |个人分类:思维秀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当我翻看自己的博文和剪报的时候,我会惭愧地发现,作为编辑,我不太合格。这样的稿子,怎么好意思出手呢?

       转念一想,那些粗糙的文章,那些技巧不足的文章,倒是包含着一些天真的想法。这或许是我这个“编辑”网开一面的缘故吧?

      我搜集过若干名家的处女作或尚未暴得大名时期的稚嫩作品,发现其共同点就是真实与纯粹。文字不一定多长、不一定多华丽、不一定多深沉,那时他们还不会忸怩作态。文字都是作者年少、无名时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尽管有些想法,现在看起来,不成熟、有的还显得过于理想化了,反义词就是略显偏执了,可那些真实呈现作者内心的作品,待他/ 她成名之后,几乎再也看不到了。只有在非常正式的聊天场合下,才可以听到只言片语的真情流露。在面对话筒、镜头之时,听不到了、看不到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当然,人及其作者都是要成长的;作品、技法都是要完善的。在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中,总会损失一些或许是次要的侧面品质。好比,毛坯房一般都需要装修一样;但,过于精致的、豪华的、奢靡的装修,是否有必要?

     我觉得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人们喜欢、崇尚、膜拜精致的物品,似乎没有错。对于作品,是不是也要这样呢?各有所好,无法强求。好似万千山峰突兀于眼前,人们下意识地选择自己热爱的风景,都是可以理解的。崇山峻岭、雪山大漠,有人爱;秀水青山、小桥流水有人留恋;陡峭山峰有人一看就兴奋;草滩缓坡有人愿意躺卧其间。天性的选择,不一样。人们的喜好,也好比秋色一样斑斓多彩。

     我是我的编辑。

      顺口溜放过去了;小品文放过去了;迷你小说放行了;带有幻想色彩的文字,一路绿灯;科学含量不高的,也没有被枪毙;在大地测量学科边界上跑马的想法,没有被扼杀。各种文字都有了他们的生路。是不是太过宽松了?不宽松一些,哪来表情达意的性情文章?

    我是我的编辑。在日后浏览“作品”的时候,发现了白字、发现了错字,尽管可以把原因推脱给输入法、搪塞给拼音,可作为自己文字的编辑追究逃脱不了“粗心大意、责任感欠缺”的干系。

    我是我的编辑。我的学识有限;行家们一眼就看出来的漏洞,我却未必看得出来;不严谨的地方,也没有发现。这促使我适当降低了文字的产量,暗含藏拙的意图。

    当我面对他人的文字、编辑成果的时候,我可以说“编辑”是不完美的艺术。偶尔也会犯“编辑的”职业病,留言指出人家的文字疏漏。

    当我面对自己的文字、编辑成果的时候,我应该说“编辑”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和艺术,尽量避免明显包含文字错误的篇章出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508475.html

上一篇:短中长期目标如何搭配?
收藏 IP: 183.241.58.*| 热度|

13 尤明庆 崔锦华 乔中东 陆仲绩 郑永军 胡泽春 宁利中 晏成和 王涛 钟茂初 吕健 李志林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0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