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列车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xz1963 快乐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为健康加油,为快乐加油,我为你加油!

博文

我国著名油脂专家张崇伟先生在上海逝世

已有 821 次阅读 2025-4-14 11:49 |个人分类:人生阅历|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国著名油脂专家张崇伟先生在上海逝世

 7f1546b35bfb25f0db6c6f98eedbd40.jpg

张崇伟先生

 

我国著名油脂专家、原上海市粮食局副局长张崇伟先生于2025年4月8日因病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88岁。

一、张崇伟先生简历

张崇伟,男,1938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人, 1960年在大学期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程系食品机器专业,1958年随系迁至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机械系食品机械专业就读,1962年从无锡轻工业学院机械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粮食部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油脂研究室工作。

1965年随油脂研究室搬迁到西安成立粮食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从事油脂科研设计工作,先后任油脂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工程师等。

1981年7月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从西安调往上海市粮油工业公司从事科研工作,1983年9月调上海市粮食局任副书记、高级工程师,1990年5月任上海市粮食局副局长等职。1998年8月退休后担任上海市粮油学会理事长。

805128c8d49fb83a0817e84a3739dc9.jpg

二、主要从事油脂科研工作

        张崇伟先生在北京、西安和上海,一直从事油脂科技工作,特别是在粮食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先后从事油脂加工、油脂机械等方面的科研、新产品研制、工程设计、援外工作及科技情报工作等,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是我国油脂界著名的油脂专家。

1、科学研究

向日葵剥壳榨油工艺和设备的研究,1969年完成,处理量25吨/日向日葵,课题组长:王尔惠,项目主要成员:王尔惠、郑成烈、张肖曾、张崇伟、白寅生、杜国喜、邱奕洲。本项目1969年通过部级鉴定,1978年荣获陕西省科学大会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利用棉籽油制取工业硬脂酸的研究,1970年完成,课题组长:张崇伟,项目主要成员:张崇伟、刘锦龙、马仲登、傅梅轩。

50/日植物油连续精炼工艺及其成套设备的研究,1979-1987年完成,课题组长:王尔惠,项目主要成员:王尔惠、刘鹏程、徐建中、刘学沛、李志伟、张崇伟、王郁新、刘锦龙等。本成果荣获1988年商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油脂新产品研制

电磁吸铁机的研制,1974年完成,课题组长:樊承先,项目主要成员:樊承先、张崇伟。

QX013、QX014型清理筛的研制,1974年完成,课题组长:张肖曾,项目主要成员:张肖曾、张崇伟。

管式离心机的研制1974年完成,课题组长:张崇伟,项目主要成员:张崇伟、关源泉。

202型螺旋榨油机的研制,1975年完成,课题组长:张崇伟,项目主要成员:张崇伟、关源泉、谭耀林、符玉正,本项目1975年5月通过部级成果鉴定,1978年荣获陕西省科学大会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TJX59/6洗桶机的研制,1980年完成,课题组长:张崇伟,项目主要成员:张崇伟、董英权、范尚农、郑镇、蒋根木,本项目1980年12月通过部级成果鉴定。

3、中间试验

30/日食用油脂连续化精炼车间试验,1970年完成,课题组长:曲永洵,项目主要成员:曲永洵、张崇伟、董学奉、白寅生、张肖曾、周伯川、刘锦龙、傅梅轩、吴艳霞、喻业琳等。本成果1970年12月通过部级成果鉴定,由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定为1971年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向全国推广应用。

4、工程设计

援助罗马尼亚向日葵油厂设计生产规模400吨/日,1972年完成。课题组长:张肖曾,项目主要成员:张肖曾、张崇伟、白寅生、关源泉、刘学沛、樊承先。

援助罗马尼亚大豆油厂设计,生产规模100吨/日,1972年完成。课题组长:张肖曾,项目主要成员:张肖曾、张崇伟、白寅生、杜国喜、关源泉、刘学沛、刘德波。

 8a10d190f914d31cbad4297b2fe2cc7.jpg

2020年春节前上海几位油脂老前辈合影

(从左至右分别是:萧国椿、曲永洵、张崇伟、宋载儿、朱元言和徐连庚)

 

5、情报调研

1977-1979年,张崇伟任组长,与宋太来先生一起对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四省市有关部门的油脂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撰写了著名的“华东地区油脂工业技术发展报告”,并发表在1978年第1期《油脂工业》杂志上。 

三、发表的学术论文

1、张崇伟、宋太来.华东地区油脂工业技术发展报告. 油脂工业,1978年第3卷第1期第1-13页.

2、张崇伟、黎顺兰.国外油脂工艺和设备的综述.油脂工业,1978年第3卷第2、3期合刊第1-97页.

3、J·A·WARD ,张崇伟译.高含油原料的压榨.油脂译丛,1980年第1期第63-68页.

4、WongMongHong ,张崇伟译.棕榈油的精炼工艺.油脂译丛,1980年第2期第8-12页.

5、张崇伟. TJX590/6洗桶机.油脂科技,1981年第6卷增刊第454-455页.

6、张崇伟译.日本油脂情况的一些见闻.油脂科技,1982年第7卷第3期第82-84页.

7、张崇伟.简介印度MECPRO公司油脂加工技术.中国油脂,2003年第28卷第2期第23-25页. 

四、国家发明专利

王尔惠、张崇伟.“喷流脱臭器”. 1989年,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89101947.2)。该专利脱臭器是圆柱形壳体内有6-9格,每格都有一个喷流管,隔与隔之间的隔板上按油液流动方向在每块板上或上方或下部分别开有溢流口。喷流管中心底部有喷气管、喷嘴,喷流管外围有导热油夹层,底部有喷流管底座等。脱臭塔的操作压力2mmHg柱,直接蒸汽压力2kg,过热直接蒸汽从喷流管穿过时,喷流管形成真空,油从喷流管下部吸入,油、汽在管内接触,分散传质,由于压力的变化,直接蒸汽瞬间膨胀近百倍,形成气包油,油与直接蒸汽充分接触,喷流管喷出的油液后又回到液层,溢入下一格,重复循环达到脱臭目的。

喷流型脱臭器的研制成功,使成品油的酸价、色泽、烟点、过氧化值等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精炼油成套工艺与设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并为我国油脂精炼深加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社会兼职

张崇伟先生先后任第四、五、六届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学会顾问,第五、六届油脂专业学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油脂工业发展史》编委会委员,上海市粮油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等职。

d016ecfcfc01ecbd876ef7f42c13a57.jpg

挚友曲永洵、萧国椿、丁福祺、张肖曾、宋载儿、朱元言和徐连庚敬献的花篮

  4月10日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隆重举行的张崇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大厅的挽联:“光明磊落一生正气,克己奉公两袖清风。”正是对他88年人生的光辉写照。

  张崇伟同志为我国油脂行业的科技进步和油脂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永远怀念您。

张崇伟先生永垂不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79-1481941.html


下一篇:“优势特色油料稳态化调控和适度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收藏 IP: 113.132.214.*| 热度|

3 王涛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