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按:初景利先生认为:“图书馆最根本的价值是为用户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服务越好,价值就越大。图书馆的服务不仅要‘做‘出来,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让用户满意,同时也要‘证明‘出来,彰显图书馆服务的意义和价值,获得社会各方的认可。这样,才会进入‘投入—产出—效果‘的良性循环。” 笔者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颇为感慨。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实践中也是各自持续用心用情用力的。本文整理2025年10月中旬图谋与资深馆员D老师的交流信息。 业界追寻高校图书馆工作价值的努力,或许由此可见一斑。初景利先生 “图书馆服务既要‘做’也要‘证’” 的观点,恰是图谋与D老师交流的核心关切。从二人对话可见,当下高校图书馆深陷多重困境:人力持续萎缩,仅靠少数骨干支撑;馆员主动性不足、多需 “推着走”,行业组织又缺乏引领力;叠加灰色文献渠道冲击、师生自有资源获取路径多元,图书馆 “隐性价值” 更难凸显。从业者通过分享工作细节、维护组织氛围勉力追寻价值,却面临学术期刊版面匮乏、资源投入 “数字鸿沟”、创新畏难求稳等现实阻碍。实践中 “理论工具” 与 “落地痛点” 仍存差距,唯有打破 “做不了”“证不出” 的僵局,才能让高校图书馆工作价值从隐性走向显性。
图谋:这几年人力资源持续萎缩。我是感觉有大量的事情该做。种种原因,也只好量力而行。好些头部高校馆,处境亦相似。部分较为出彩,是因为少数业务骨干在撑着。
D老师:能想像到,群里也讨论过。但是他们好在有钱,还能推着做一些事。我是感觉,馆员工作的主动性一直在降低,安排的任务也在拖延,不知道应该如何鼓励、激励大家。确实像你说的,只有少数业务骨干还可以。感觉每个人工作都不太舒心。
图谋:这种处境下,很大程度上看图书馆团队主心骨。
D老师:是的。
图谋:有的馆急于表现,下边的人会比较辛苦。有的馆真的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馆,当前算是组织氛围比较好的。
D老师:那真不错。
图谋:我自身也算倍加珍惜,在努力尽份绵薄之力。。
D老师:是,您这样也可以带动和影响身边的人。
图谋:当前的环境下,想做点事情很不容易。理想的状态下,高校图书馆也应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每个馆员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各尽其责,专业敬业乐业。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需要与之相适应。当前的氛围,大多数馆顾不了或者说顾不上。各自脚踩西瓜皮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近几年,行业组织(高校图工委、学会)亦缺乏卓越领导者,向心力凝聚力领导力不尽人意。有个时期算是比较好的。
D老师:是的,我理解的工作氛围就是这个样子,每个馆员有负责的工作,并基于自己的工作勤于思考、持续精进。但是在工作实际中,确实达不到,多数同事需要推着走。
图谋:大家都是“聪明人”。像我自身这样,实际好些时候是被人嘲笑的。大意是,不够聪明,干“没用的活“,做无用功,自讨苦吃。
D老师:话说回来,虽然不少同行都对现状感到焦虑和不满,但是这个行业在社会发展大局中确实是处于辅助地位,本身没那么重要,所以也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无论是在校内的工作安排、校际之间的交流甚至各级工作规划中,高校图书馆或者高校的文献保障工作鲜有被提及。当然,社会在变化,行业也在变化,此一时彼一时,说不准以后又有新的变化。
图谋:大大小小的图书馆,“聪明人”“明白人”真不少。其中有一部分属于“眼高手低”者,好些事情不屑于做,实际让他去做,干得潦草。
D老师:是的,这个我是有体会的。但是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做一天和尚就坚持撞一天钟,但求心安吧。
图谋:当前的文献获取渠道五花八门,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黑色OA及其他灰色途径,“威力”或“杀伤力”真的很大。
D老师:是啊,市场也一直在博弈。卖的贵了盗版自然就会增多,市场总会有办法。
图谋:国内高校指挥棒是一样的,但各自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有所不同(甚至大不同),具体到文献资源经费投入方面真是存在“数字鸿沟”,但大家都过得好好的。大而化之,大家都好。倘若追究细节,差异还是不小的。
D老师:这么说的话,其实很多师生都有各自查文献、获取文献的方法,甚至有些方法可能图书馆员都不掌握,比如一些私密的群、公众号。
图谋:是的。这两年,我在有意识地分享一些我自身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细节,潜在的用意,期待增强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价值的感知与认知。现在,做这方面事情的人太少。学术期刊,基本不给版面。早年《图书馆杂志》《大学图书馆学报》等,有一定篇幅贴近图书馆工作实际。
D老师:这样挺好,也让很多不熟悉这些业务的同行了解。有些图书馆的好的经验或者做法,有些小馆是学不来,但是还有些图书馆是不知道如何开展,所以对业界的工作来说,工作经验分享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事。前一段时间整规划,就感觉挺难的。高大上的工作怕最终难以实现,需要钱的工作还怕没有资金支持,真要创新吧发现能力也不够。
图谋:当前都得求稳。“作茧自缚“比较忌讳。
D老师:是的,所以很多日常工作也是靠着惯性在往前推,就是你说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延伸阅读:
图谋.如何证明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7992.html
图谋按:读初景利先生为刘敬仪《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5.9)所作序言(初景利.加强图书馆价值研究,提升图书馆服务价值.https://mp.weixin.qq.com/s/KSV1MFeg-zTeuF0KA7jq7w),其中有:“图书馆最根本的价值是为用户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服务越好,价值就越大。图书馆的服务不仅要‘做‘出来,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让用户满意,同时也要‘证明‘出来,彰显图书馆服务的意义和价值,获得社会各方的认可。这样,才会进入‘投入—产出—效果‘的良性循环。”笔者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颇为感慨。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实践中也是各自持续用心用情用力的。大致可以用图书馆服务的绩效评估,或者目标任务考核去替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方面的证明实在是太难了。我自身或许可以说是深有体会的。相关的证明材料写过不少,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实在说不上来。我的体会是,证明工作再苦再难,还得坦然面对,别怕苦,别怕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如何证明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使用生成式AI豆包“代劳”。不知道是否亦可以视作尽份绵薄之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806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