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与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的联系与区别?
2025-9-21 06:19
阅读:762
图谋按:本文利用生成式AI豆包生成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
一、核心联系:引文影响力的 “双轨验证” 二、关键区别:从数据底层到评价逻辑的差异对比维度 |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Clarivate) | 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斯坦福) |
---|---|---|
发布机构 | 科睿唯安(Clarivate),依托 Web of Science(WoS) | 斯坦福大学 + 爱思唯尔(Elsevier),依托 Scopus 数据库 |
数据基础 | ESI 数据库(WoS 核心合集),收录 1.2 万 + 优质期刊 | Scopus 数据库,收录 3.6 万 + 期刊(含 OA 期刊,质量参差) |
评选标准 | 单篇高被引:单篇被引前 1%(ESI 学科 + 年份),总被引前 1% | 综合影响力:c 分值(总引、H 指数、合著权重、作者位次) |
学科分类 | 22 个 ESI 大类(如 “工程学”“临床医学”) | 22 主学科 + 174 子学科(如 “工程学 - 海洋工程”) |
入选门槛 | 高被引论文数≥阈值(如医学需 16 篇,农业仅 4 篇),总被引前 1% | 全球前 2%(约 16 万人),或子领域前 2%,不设固定论文数 |
时间范围 | 近 11 年(如 2024 年榜基于 2013-2023 年) | 终身影响力(1960-2024)+ 年度影响力(2024 单年) |
作者位次 | 仅统计第一 / 通讯作者 | 区分独立、第一、最后作者,合著权重按位次递减 |
学术认可度 | 传统权威,软科 / QS 等排名唯一采纳的 “高被引” 指标 | 新兴工具,高校宣传常用(如深圳大学),但职称评审少直接采纳 |
场景 | Clarivate 高被引(权威性高但门槛严) | 斯坦福前 2%(覆盖广但需解释) |
---|---|---|
职称评审 | 主流依据(如中国高校明确要求 “科睿唯安高被引”) | 辅助证明(需结合其他指标,如深圳三院) |
学科宣传 | 强调 “全球前 1%” 稀缺性(如清华 2024 年 127 人入选) | 突出 “学者密度”(如深圳大学 233 人,非双一流第一) |
交叉学科评价 | 易遗漏(单学科阈值限制) | 更包容(子领域细分,跨学科贡献计入) |
青年学者评估 | 难入选(需 11 年成果积累) | 可展示年度进步(如 2024 年新晋学者) |
延伸阅读:
华侨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小百科:目前常见的几种高被引学者榜单.https://lib.hqu.edu.cn/info/1147/6368.htm
2023年11月16日
目前,共有3个有影响力的高被引学者榜单,分别是Clarivate高被引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三个榜单都是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遴选具有引文影响力的学者,但是数据源和方法论有较大差异。前两者面向全球科学家、后者面向中国大陆学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2831.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