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2025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观察与思考

已有 228 次阅读 2025-5-22 10:3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25年5月20日,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发布“2025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见延伸阅读1。)。发布之后受到高度关注,图书馆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微信朋友圈“刷屏”,排名好的图书馆官微进一步宣传报道,部分国家级媒体亦陆续进行宣传报道。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图谋作为高校图书馆从业者分享个人粗浅的观察与思考。

    5月14日晚上,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负责人将“lis2025计算过程_外审”详表发给我,让我“随便批评指正”。说来也真是巧合,我在武汉大学参加会议,5月13日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杨思洛教授聊及课题组负责人及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负责人诚恳让我“批评指正”,我也不敢过于“随便”。

    5月15日下午,我反馈了部分意见。图书馆学术评价结果,我粗略浏览了。两个方面的观感。评价指标方面,指标设计“师德师风”,实际是考察“学术规范”。期刊论文考察面偏窄,比如C扩可以考虑予以拓展,此外作者权重的分配,科学性不足,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的贡献确实难以分配。科研项目,省级项目、市厅级项目未予考虑。科研成果评价科研成果奖也需要考虑。学术成果,专著类原则也应考虑,只是评价更为复杂(涉及数据源、图书质量、评分标准等)。主文档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作为独立机构出现,有点奇怪,因为它算国家图书馆的下属单位。此外硕博点的情况,近年变化较大,好几所高校图书馆的学位点已陆续与图书馆“脱钩”。有部分高校馆,比如武大、南大等,虽没有硕博点,但存在“双肩挑”情形,还存在兼职硕导情形。这类评价,信度、效度之外,还需要重视导向。总的来说,当前图书馆领域的学术氛围每况愈下,更需要找寻“生长点”。上述意见是手机上编写的,个人认为,其实是很犀利的意见和建议。

    5月18日上午(我是5月17日下午回到家中),花了点时间进一步“实证研究”,并同课题组负责人进一步反馈个人的观察与思考。我主要借助CSSCI数据库及CNKI(“CSSCI”,包括C扩),实际考察了几所图书馆。发文量数据,可能是因为检索时间点不同,存在漏检情况。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表(计算过程数据)中为25篇(2020-2024年),我检索CSSCI数据库为28篇。(该馆很可能另有SSCI论文,我没有进一步检索。)当前CSSCI的发文量普遍较低,数据漏检,影响很大。(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学位点绝大多数高校是空白)SSCI发文,总量上也很少。当前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CSSCI发文PK(“SSCI大概几百篇”)。假如拓展到C扩,结果会是大不同。高校图书馆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馆的人力资源大幅缩减。这块工作做好确实很不容易(“20多本期刊逐一检索,然后对比呢。WoS也是检索后,最主要的是中英文的名称还要人工对齐,挺麻烦的。”)。我发现一个情况,有些馆已退休人员做的贡献很大。退休多年后仍在发文。这方面工作,理想的状态是可验证。这块有现实需求,也是很有益的工作。理想状态是:分类评价,分类指导,指明方向。

    5月20日“2025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正式发布,我知道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依据外审意见和建议,在发布前进一步做了大量工作(部分修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发布之后的反响,我也留意到一些,可以说是“意料之中”。本文对高校图书馆TOP3进行简略分析。“高校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位居首位,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和江苏大学图书馆分列二三位。”为什么会是这样?5月22日上午我再次利用CSSCI数据库粗略“检验”。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图书馆”,2020-2024年发文量147篇。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情形较为特殊。作者机构“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2020-2024年发文量一篇(2024年发表,署名机构“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作者机构“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研究院”,2021-2024年发文量110篇。2020年“山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发文量34篇。 2023-2024年“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量25篇。作者机构“江苏大学图书馆”,2020-2024年发文量41篇。作者机构“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2020-2024年发文量112篇。作者机构“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20-2024年发文量32篇。科技信息研究所归属图书馆。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图书馆有着很深的缘分。学院前身可追溯至2003年设立的科技信息研究所(归属图书馆),这是其学科发展的起点。2021年,信息管理研究院成立,标志着学院向专业化、研究型方向迈进。2023年,为适应数智化浪潮与人工智能技术革新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新需求,学校整合资源正式组建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优势是《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所在馆。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优势是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或许可以加修饰词“曾经”。)。江苏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优势是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

    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负责人坦言“我做那个排名也是为了促进替代性学术职业的发展。”图谋自个算是“看出来”了。“非传统学术(Alt-Ac)职业已成为图书馆信息学(LIS)领域的一个显著现象,反映了知识生产和传播格局的转变。非传统学术指的是那些需要或受益于博士培训,但超出传统终身教职轨道的职业道路。这些角色通常涉及将学术专业知识应用于非学术环境,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参见:田野:图书馆信息学领域“非传统学术”职业演变模式与前景.https://mp.weixin.qq.com/s/bzxOLYK3MMeKt7dySD_Ehw)由此,或许更能明白“2025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的可贵之处。个人由衷敬服!       

延伸阅读:

(1)图情招聘.重磅!2025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https://mp.weixin.qq.com/s/_I9KcAS5NNml5yfzd5eVxA

“2025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现已正式发布。本次排名呈现我国各类型图书馆2020-2024年间学术竞争力水平。本年度纳入图书情报类机构740余间,上榜机构224间(前30%),评价范围较去年有所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代表性与权威性。

关于LIS指数

图书馆学术指数(Library Index of Scholarship,LIS)是基于公开数据的评价体系,客观呈现各类型图书馆研究实力。2025年评价体系融合生成式AI技术,提高评价精准度。评价维度涵盖期刊论文、研究项目、人才培养和师德师风四个方面。LIS指数促进替代性学术职业发展,为学术型人才在非传统学术环境中职业发展提供评价依据。该指数包括“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和“图书馆学者学术活跃度榜单”两辑,后者将于下半年发布。

(2)图情招聘.首个图书馆学术竞争力指数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u0ghgxE4iBZrwWnbecBVYA

2022年10月2日。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从2021年开始推出完全基于公开数据的图书馆学术竞争力指数(Competencies for Academic Librarians,CAL),使用最能反映图书馆学术水准的量化指标,致力于客观呈现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各类型图书馆的研究力水平和全球位置。图书馆学术研究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维度:期刊论文、研究项目、人才培养、师德师风。其中,期刊论文的质量及数量,特别是同行公认的国内外顶尖期刊的发表量是最核心的量化元指标;研究项目同样是关键的学术评议依据;人才培养是图书馆承担学科建设的重要参考标准;师德师风是完善学术评价标准、破除“五唯”的着力点。图书馆学术竞争力指数分为《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图书馆学者学术活跃度排名》两辑,以分别突出机构和作者层面的学术贡献度。评价体系有如下特点:第一,采用期刊+作者综合权重的方式,将核心期刊类别和作者署名顺序细分,并引入合著者贡献分配模型;第二,人工对异构分散的各类研究计划进行聚合和认领,突出图书馆的特色与地位;第三,构建领域知识本体,对作者和机构署名采取实体消歧和语义链接,保证成果归属的准确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86699.html

上一篇:新书推介:吴永贵主编《中国出版史》
下一篇:关于本科生文献检索类课程开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收藏 IP: 221.131.187.*| 热度|

4 宁利中 郑永军 刘进平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3 1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