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第一章 萌芽于混沌之中

已有 4748 次阅读 2017-1-22 15:31 |个人分类:科技史|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化, 科学, 混沌, 混乱, 原始

沿长江、黄河溯流而上,追寻它们的源头,越往前行,发现它们原是潺潺溪水,涓涓细流,以至于滴滴水珠。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著名的《伏尔塔瓦》,在一开始仅用简单的音符来描绘大河的起源。同样,我们若追溯科学史、艺术史、宗教史,或者语言史、文学史,追寻各民族的文化,就会发现,对历史的追溯越是久远,所审视的对象就越是模糊,渐次消失于时间的长河之中。

第一节  科学的萌芽

关于科学的萌芽历来有种种不同意见。

科学萌芽于1819世纪。科学要反映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要有条理,有完整的理论。18世纪以后,人类的自然知识才上升到这一高度。在这之前关于自然的知识是零散的甚至是杂乱的,并未得到整理,未揭示内部联系与必然性。正是在19世纪,化学建立了原子论,麦克斯韦统一了电学和磁学,并联系到光学,热力学因第一、第二定律而得到确立,此外还可举出细胞学说、进化论以及地质理论等。然而反驳者可以指出,与20世纪科学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上面所举到的这些就不能认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牛顿的力学,难道没有条理和完整的理论吗?在当时的认识水平,不就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吗

科学萌芽于十五六世纪。正是在这一时期,科学作为宗教的对立物而独立。独立宣言就是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同时,科学所特有的实践方式——实验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15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发展。[]这一观点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来讨论科学的萌芽。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此提出异议:首先,从逻辑上说,这是用与它者的关系来确定此者,也就是未从科学本身考察其萌芽。于是,也可以从与艺术的关系,与哲学的关系如此等等来谈科学的萌芽,得出不同的结论。其次,实验方法从古即有,如阿基米德的力学。第三,真正的这一修饰词使这一观点失去普遍性,只是就某种严格定义的科学而言。

科学萌芽于古希腊或更早时期。恩格斯认为:“精确的自然科学只是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希腊人才开始……在整个古代,本来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只限于这三个部门。”即天文学、力学和数学。这“三个部门”在古代无疑较之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在这里,同样给自然科学加上限定词:“精确的”或“本来意义的

任何概念的界定在认识的一定阶段都是必要的,然而真实事物并无泾渭分明的界线,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必须打破人为的限定。各种起源问题的一再前推即是明证,科学的起源亦如此。反过来,科学的历史越是前推,也就越能把握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含义。

从知识的视角来看,第一种观点割断了零散、杂乱的知识与系统、条理知识的联系,科学在一夜之内即告诞生而这一过程恰恰引人注目。第二种观点以与宗教对立判断科学萌芽,而问题正在于科学为何以及如何与宗教对立,宗教和科学如何分野。第三种观点的问题在于知识如何由原来的不精确到希腊化时期的精确,又为何只限于三个部门。所谓“本来意义”只有在比较和联系中方能得以揭示。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如实正确的反映。古代人类要获取食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得生存繁衍,必须要去认识自然。他们的日常生产活动水平虽然极其低下,一开始往往是无意识的活动,科学与技术不分,但毕竟缓慢地取得了进步,因而必然逐步积累了关于自然的正确认识。科学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科学从人类文明的源头走来,萌芽于混沌之中。这样来定义科学的萌芽,有助于揭示原始科学的知识形态,追随科学知识形态的演变及其与文化背景的关系,把握科学与文化的足迹。

第二节  原始科学的n种形态

原始科学有多种形态:凝聚于工具、发明中的对自然的认识,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在原始宗教中对自然正确认识的部分,以及文学艺术领域中的科学知识等。

一、火和弓箭

火和弓箭代表了潜在的、凝聚于工具、发明、技艺中的对自然的正确认识。

这类事件往往在一开始起因于偶然发现,尔后便注意到它们的反复发生,从而形成某种潜意识,即主动使之重现,并加以改善,因而其中凝聚有对于自然的正确认识。古人开始使用石器并在以后的年代加以发展的过程即充分说明这一点。古人看到自然界中有“死灰复燃”的现象,于是便在暂不用时以灰压火。在支配古人这一举动的潜意识中,显然隐含着对燃烧现象的正确认识。弓箭的发明也是如此尖利之物易于戳穿动物的皮,弯曲的树杆会弹起击人或物等等。青铜的冶炼,“与其说是由于手艺、倒不如说是由于污染(即原料中杂有其他元素),古代冶炼的人才找到了较硬也较好的青铜”[②]但毕竟其中包含有对若干金属的正确认识。采集者们对农业知识毫无所知,但他们确实知道在何时、何处能找到所需之植物,以及某种植物在什么条件下生长得好等等。即使人类的婚配生育亦复如此,由群内杂交,到按辈划分,再到实行族外婚[③]。这一漫长的过程就是逐步意识到近亲通婚危害的过程。

必须指出,上面所提及的只是一种潜在的知识,至多也只是支离破碎的、片面的,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此的解释可能通往科学,也可能导致谬误或宗教。例如:“箭之前进是由于害怕真空”,以及炼金术之类

由于面对各种自然环境,因而各个原始部落发展出适合于自己生存繁衍的特定的工具和技能。例如长江流域以木料盖房,西北地区发展出窑洞,地中海希腊等地多用石料等,其中潜在的知识各不相同。即使仅就弓箭而言,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所使用的也不同于南方民族。这类知识的特征是隐性,以及契合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即嵌入性。前者决定了这类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长期的摸索,“做中学”,后者决定此类知识的获得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会作无实际用途的思考,也不具有普遍性,难以交流和共享。

隐性知识还影响到原始部落中的人际关系。隐性知识具有某种神秘性,而对于原始部落的生存至关重要则放大了该项技术拥有者在部落中的地位,带上某种神秘光环,成为握有权力的人这或许是福柯所言“知识就是权力”的最早案例。

二、乘法表与历法

第二类是从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对自然的正确认识。主要限于数学和天文学。

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制定了乘法表。长×=土地面积,砖堆砖的数字由长×宽×高来计算。取π3,大概直接测量,为简便起见取整数。几何多通过具体例子表达出来,代数中也是特定的数值和事物。对原始人来说,去辨认任何个别事物就是相信它与众不同,具有只属于它的个性。”[]他们的抽象能力仍十分有限。采用12进位制,因为12能被很多数整除;又从手指得到十进位,为统一起见,对60特别重视。

天文学也是在远古时期即得到发展的学科。游牧民族希望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航海民族更是如此。农业社会也必须确定季节,何时播种、在冬季到来前储备食品以及大河何时泛滥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观察天象。巴比伦人在公元前2000年即正确记录金星出没,到公元前16世纪,可计算日月的相对位置。有些星象家甚至认识到地球是圆的。

医学在古埃及已高度专门化,有从僧侣学校训练出来的医生。在公元前1700年的纸草书上将病例分为三类:有希望的、不定的和无希望的或“不应当处理的”。

在远古时期取得的科学知识自然不止这些,可以详见一般科学史著作。

乘法表和历法显然是非嵌入编码知识,但即使数学,在其初级阶段也有嵌入性。例如古代印度的数学著作叙述过于简单,证明常常省略,并且以诗歌形式出现,与希腊的数学著作存在明显歧义。与政权的运作相关的中国历法的嵌入性更大。非嵌入编码知识得到的过程也带有嵌入性。一个有趣的案例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创造——“0。虽说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但其诞生地却在古代印度,它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首先,0具有大乘空宗“一切皆空”命题的印记。其次,0既代表无,又不完全等同于无。大乘空宗认为“空”不是“虚无”空即是有”空即不空”等论述,引导0在十进位制中比其他数字具有更丰富的内容。第三,0作为原点,与大乘空宗的轮回——不论是由魔鬼到天神还是反之——有相通之处。在古代甚至远古时期,即已见证了当代学者所论的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科学知识社会学)

三、蛙鸣和雨

原始宗教中的科学知识也是原始科学的形态之一。

原始宗教的观念是原始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的行为难以理解的一种理解,难以讲出道理的一种道理。”“在原始宗教的自然观中,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因素,是当时自然知识不足的表现,又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知识[⑥]

原始宗教的一个特点是带有浓厚的人的印记。其最古老的形式是图腾崇拜。“图腾”totem)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的奥季布瓦语,意为“他的亲属”,即与本部落有亲属或特殊关系。图腾具有某种神力,部落藉此免除恐惧,受到保佑。

原始人学蛙鸣以求雨,表明“巫术假定自然界中是有规则的,人通过适当的行为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则去控制自然界”[⑦]。“模仿性巫术的基础就是相信同类事物可以感应相生[⑧]弗雷泽归结了巫术的两条规律即“相似律”和“接触律”前者相信自然中存在规律,如蛙鸣与下雨间的联系,后者则表明了控制自然的意图,学蛙鸣以求雨前者接近于科学,后者则与技术相通。“巫术就这样成了科学的近亲[⑨]巫术有时灵验,多半失败,即转而求助神灵。

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与自然崇拜,几乎有多少种自然现象就有多少要崇拜的神灵,其中也含有对自然的正确认识。首先,原始人所崇拜的神灵仍具有自然物的某些属性,如雷神能发出轰鸣与闪光,盐神能带来咸味,风神则来去无踪。古埃及水神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故事则反映了季节循环和植物荣枯的观念[⑩]。其次,在宗教仪式中也含有原始人对自然的某种正确认识。如在山中打猎禁忌喧哗,不然触怒了山神,不会把野兽交出来。鄂伦春人禁忌在火上倒水和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以免触怒火神,这里包含有保持火种不灭的知识。有些部落在祭祀时要把水道竹槽修理一番,以此博得水神的欢心而使水流畅通,这就完全是实用的形式了。

由此可见,原始宗教在观念与仪式中包含着原始人对自然的某种正确认识。即使错误的部分,大多也是“出于猜测或错误类比的不正确的科学,这在性质上和宗教是完全不同的”[11]。“原始宗教将人与自然,已知和未知联为一体,填补了原始社会人们心灵的空虚,也表现了人们求生存的愿望。由此,原始科学的影子也得到了某种体现[12]

四、普罗米修斯盗火和史前岩画

文学艺术中无疑也有科学的影踪。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涉及技术的起源。普罗米修斯本人是一位能工巧匠,他盗火给人类而受罚,人类因有了火而摆脱上帝自立。在这里,火代表了技术,人因发明技术而不断发展。在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中不乏科学的内容。

史前岩画代表了原始艺术,野牛的生动图像表明原始人拥有某种解剖学和运动学知识,甚至利用岩壁的天然凸凹成功地创造了令人惊讶的三维效果。原始音乐则反映了古人对天籁之声的模仿、理解和抽象。反过来看,古人的科学,特别是技术,充溢着艺术气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起源即与技术有关,甚至技术操作本身就是艺术,自娱自乐(古代的技术为技艺,西方为art),给人诗意的享受,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等。需要指出,“对于旧石器的人来说,艺术是一项严肃的事务。它的实际目的显然几乎全然不是为了赏心悦目,而是希望增加兽类肉食”[13]

五、原始科学n种形态之间的关系

以上举出原始科学的4种形态,还可以举出一些。上述n种形态一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彼此间又有某种联系。

体现在火和弓箭中的隐性知识一般与以乘法表和历法为标志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无直接联系。在原始时期,这种知识只是处于工具、器物的制造者、发明者或使用者的潜意识中,至多是初步的经验。到了古埃及时期,工匠们的经验仍得不到重视。在公元11世纪的一份纸草书中,父亲劝告儿子“要用心书写,这会使你摆脱一切艰苦劳动,成为一名有名望的官员。书吏不要参加任何体力劳动,他是发号施令的人”[14]。古埃及制造木乃伊,由此可推断古埃及人应具有一定解剖学知识;然而在医学书中所表示的人体器官的知识均源于动物的解剖,这表明医生与木乃伊制造者并无接触。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这些隐性知识构成各种(正确的或错误的)抽象的重要来源。可以说,直至20纪,科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将古人的实践中所蕴含的知识揭示出来。如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只是将古人钻木取火中潜在的知识显现出来。时至今日,科学家们也未曾将古人的知识完全由隐性转化为编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古人的隐性知识是无限的或许与其起源于混沌之中一样,由隐性到编码的转化工作将延伸至未来的混沌之中。

虽然从总体来说缺乏联系,但在一些具体部门还是存在某些相关之处。古代在宗教观念支配下大量修造庙宇、陵墓、金字塔、阿蒙神庙,金字塔中的科学和技术令人惊叹。

相对而言,正确的科学知识与原始宗教中的科学知识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古代,由祭司、书吏一类组织掌握和分配工匠的产品。由于种类芜杂、数量众多,就用图形在泥板上刻下记号,再晒干以保存,这就逐步形成古老的记数制、度量单位和象形文字等。如两河流域最早的记录约在公元前3000年,记录寺庙里仓库中物品的进出。到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汉谟拉比王朝设立附属于寺庙的学校,专门培养祭司官吏。正是在这样的学校中,数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有了分数的符号。反过来,在对数及图形的认识中也形成某种有趣的观念。例如12能被多个数整除13则不能,于是对原始人来说,12成了一个高贵、慷慨和熟悉的数目,而13却是一个被丢弃和不体面的数目[15]。这种观念一直波及至今,1212的倍数经常被用到,如12个为一打,一天24小时相反,13则是不吉利的,在世界各民族中似乎都是如此。

占星术本身虽非宗教,也非科学,但与宗教、巫术观念有关,同时与天文学也密切相关。如同前述蛙鸣与下雨之联系一样,古人最初也是看到星象与世上诸事间一些偶然的巧合。由于知识贫乏,又竭力去寻求规律和解释,便逐步相信星宿决定着人间俗事。观念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大大刺激占星术。虽然在错误观念指导下进行,但毕竟要作天文观察,这就积累了资料,出现了专业人员,也掌握了必要的方法。天文学正是在占星术的旗帜下得到了发展。此外,在炼金术与化学的关系上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涉及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故置于第二章中述及。

原始科学的n种形态有两个含义。其一指带有人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印记的科学;其二,指属于或“嵌入于”不同部落的科学。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宗教,它们在原始时期并无区别,在主观上,都体现了“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16]。这种冲动出于不同目的,由不同途径投射到同一领域,也就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及由此得到的各种成果。科学表明智慧,技术显示能力,文学艺术蕴涵情感,宗教折射恐惧和祈望,让恐惧释怀,祈望得以实现。这些方面的综合,大致就构成了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这里仅简略分析了有限的四种,n种意为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原始时期人类活动的所有动机都集中到生存,没有分化。所以,如果说原始科学有n种形态,也可以在同样意义上说原始艺术、原始宗教的n种形态。

居住于不同自然环境,从事不同活动,具有不同生存方式,必然形成为部落所特有的隐性知识。在特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他的亲属”自然与众不同,鄂伦春人的巫术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的巫术相去甚远。在古代艺术中,希腊人作品上的线条多为线段,中国人的作品上则喜用曲线。即使乘法表和历法,各地仍有自己的烙印。印度人发明了0,几何学诞生于古埃及人丈量土地的基础之上如此等等。可以说,在远古时期,有n个部落就有n种科学形态。各部落、各民族的科学与文化都会在人类后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有些民族的科学乃至文化日后为更多人共享,也就是为人类的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n种科学形态的以上两种含义,前者在于主体向外界的种种投射,它们本是相通的,随人类活动的不断分化而走上各自的发展道路,以至发生科学与文化的对峙;后者在于不同的客观条件,本来“不可通约”,随着部落、民族之间的不断交往,随着嵌入于部落中的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不断抽象、提炼为非嵌入编码知识而成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共同基础,以及随着对不同客观条件的不断超越而日益趋同,走向今日如福山所言“意识形态终结”。

总之,科学萌芽于人类早期,萌芽于混沌之中。原始科学具有n种形态,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影响,在后的发展中各自演变而又相互关联。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8

[]韦尔斯.世界史纲.吴文藻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1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

[]韦尔斯.世界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30126

[]赵慧珠.“0为何起源于印度.文汇报2000.6.3

[]陈昌曙.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认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3

[]丹皮尔.科学史.28

[]亚·泰纳谢.文化与宗教.张伟达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014

[]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19882077

[]韦尔斯.世界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5

[11]韦尔斯.世界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5

[12]张猛、顾昕、张继宗.人的创世纪.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80

[13]伯恩斯.世界文明史.第1.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7

[14]梅森.科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1

[15]韦尔斯.世界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31

[16]黑格尔.美学.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384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1029273.html

上一篇:《科学与文化的足迹》目录
下一篇:《科学与文化的足迹》第四章(下)之二 近代科学革命的意义
收藏 IP: 101.228.228.*| 热度|

4 吕健 马德义 陈绥阳 吴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