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制度设计为什么难? 精选

已有 3895 次阅读 2012-1-5 06:34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设计

制度设计为什么难?

武夷山

著名的演化经济学学者Richard R. NelsonResearch Policy杂志2008年第1期发表文章,What enables rapid economic progress: What are the needed institutions?(什么使迅速的经济进步成为可能:需要的制度是什么?),文章说:

人们将制度设计出来并使之如规划那样奏效的能力,要比设计出物理技术的能力要有限得多。

第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社会技术相比,物理技术更易于付之严格的专业化与控制,易于比较精确地复制与模仿。

第二,要想获得关于新制度或新的社会技术之效度(efficacy)的可靠证据,要比获取关于新的物理技术效度的证据要难得多。

以上两种差异都与以下事实有关:通过制造原型,通过“离线”的受控实验,便能了解关于物理技术、产品设计或生产模式的许多东西。

第三,离线做实验,将改进了的版本放回大系统,就可确信大系统能够工作。而在小规模试验环境下某一社会制度奏效,将该制度嵌入“线上”系统是否奏效就不得而知了。(博主:对于前一句,我有所保留,比如,即使水工试验表明某大坝设计万无一失,也不能保证建成的大坝一定安全。后一句,我完全同意。多年来,我们一些改革举措最终成了“乱折腾”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当然地以为“局部试点成功了,推广开也能成功”。)

与此相关,对于制度的“科学”认识要比对于物理技术的科学认识弱得多。

制度演化若进行得不好,就会弄出一个无效的社会技术,甚至是比过去更糟糕的社会技术。目前,支持美国生物技术开发的一套制度可能就是这样一个糟糕的东西。

首先,有一些公司专门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它们希望向其他公司转让其研发产品而盈利。这种做法在商业上是否有生命力,还是个问题。

第二,目前的政策是鼓励大学将科研成果申请专利,这种政策的经济价值如何?或者说智慧何在?是值得怀疑的。事实上,早在“拜杜法”推出之前,大学科研一直在对产业创新做出贡献。

专业化的科研公司搞出的商业计划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强不强,大学将科研成果申请成专利的能力强不强,都取决于专利商标局的一种倾向――对于处在离商业产品很远的上游阶段的东西也授予专利,还取决于法院支持这类专利。但是,这样的专利可能危及科学进步。

社会技术这个广泛的领域,社会技术与物理技术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社会技术的发展与物理技术的发展相比要慢得多,规律性要弱得多这一事实(或者说我认为是事实),都为技术进步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很有吸引力的研究议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525880.html

上一篇:情报学文献引用的“进出口”
下一篇:学术报告预报: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危机:表现奇怪的评价指标
收藏 IP: 219.142.132.*| 热度|

31 许培扬 李伟钢 李学宽 王芳 刘玉仙 王涛 曾新林 李泳 钟炳 魏瑞斌 周春雷 王桂颖 谢鑫 杨学祥 刘用生 王永晖 陈凯华 曹聪 井然哲 陈湘明 许海云 吴吉良 俞立平 俞立 鲍海飞 张天翼 王修慧 刘广明 者仁王 crossludo iqingji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