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从拔高到“拔凉” 精选

已有 5507 次阅读 2010-4-9 07:33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武夷山

(发表于《科技日报》2010年4月9日)

 

  

      多年来,我们的新闻媒体在报道“先进人物”时,往往习惯于采用有道德拔高之效的说法。殊不知,只要一拔高,就不再是被报道对象的本来面目,就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而只要不实事求是,到头来就会毁损报道对象的名誉,毁损新闻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例如,一报道海归学人,就少不了“谢绝高薪聘请”之类的说法。用这六个字在百度上一搜,居然有5万条左右的记录!我们不妨仔细问一问:什么叫高薪聘请?20世纪90年代我在美国工作期间,AT&T公司也曾接触过我,问我有没有去他们那里工作的意向。我当时就婉言谢绝了。如果哪位记者要宣传我,免不了又是“谢绝高薪聘请”这一套。可是,既然我连基本意向都没有,对方就不会提供offer,就没到谈条件、谈待遇这一步,怎么知道是不是高薪聘请?当然,如果把美元工资换算成人民币,那么在80年代、90年代,大概美国的每一份工作都属于“高薪聘请”了。这么表达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只说谢绝了在美国某单位的工作机会不就得了吗?如果某人真的获得了“高薪聘请”,很大的可能是此人与招聘单位已经谈了很久,双方都认为对方是有诚意的,才进入决定薪酬的阶段。如果此人居然谢绝高薪聘请回国了,那么,中国人可以夸他爱国,外国的那个招聘单位一定骂他言而无信。

  道德拔高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国。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女兵杰西卡·林奇遭伊军伏击被俘,获救后立即被美国军方媒体描绘成“兰博式的女英雄”,说她如何英勇还击、如何身中数枪等等。后来,林奇在美国国会的一个听证会上道出了真相,说自己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而且因步枪被意外卡住一弹未发。她对美国军方媒体编造和操纵所谓“英雄故事”的做法“非常困惑”。西方的新闻媒体是最标榜新闻真实性的,像这样将普通战士拔高成战斗英雄的做法,使得人们对美国军方媒体的所有报道都发生了严重怀疑,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什么道德拔高现象层出不穷?原因之一是,有关方面认为,为了达到良好的目标,可以不在意手段。美国军方认为,将林奇这样的女兵给拔高、打造成英雄,有利于鼓舞士气,所以,稍微夸大一点没关系。我们的某些媒体认为,采用“谢绝高薪聘请”的字眼,使得海归壮举更加可歌可泣,有利于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弘扬。反正当事人拒了一个offer, 至于薪酬的高低无需核实,就说“高薪”好了。

  为了达到目标不在意手段,是很可怕的。既然讲道德,当然要强调实事求是。为了弘扬优秀道德(良好的目标),就在宣传工作中堂而皇之地不实事求是,岂不形成了极大的讽刺?为了追求奥运会开幕式的完美效果,就可以让漂亮的小姑娘在台前摆口形,让嗓子更好的小姑娘在后台唱。为了在大学本科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一些大学就可以公然编造教案。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声誉,一些单位就可以掩饰错误,拒不处理该处理的问题……

  总之,道德拔高,只是“为了实现良好目标而不择手段”这一行为的具体表现之一。要建设和谐社会,各级组织就必须将实事求是的精神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媒体更得带头实事求是。老百姓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是寄予厚望的,如果连媒体都不实事求是了,搞什么道德“拔高”,那就会导致老百姓的心里“拔凉拔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10212.html

上一篇:点点滴滴的知识哪里来?(外一则)
下一篇:[转载]沈安娜:卧底蒋介石身边十余年不露丝毫马脚
收藏 IP: .*| 热度|

37 何宏 陈筝 王桂颖 段明 沈智元 章成志 何凌云 陈绥阳 曹广福 王涛 俞立平 赵凤光 王号 曹聪 曾纪晴 钟炳 张焱 刘全生 刘凡丰 刘钢 吕喆 刘畅 吕乃基 杨佳 苗元华 孔晓飞 李学宽 许文婕 鲍海飞 李泳 左正伟 徐耀阳 虞左俊 柏舟 姜洪洲 焦宏远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