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细分类:信息杂谈1
武夷山
1. 不可忽视信息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2007)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268.html
文化产业与信息加工是什么关系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情报学系的玛希娅. 贝茨教授在2006年发表文章,专门研究了“信息的基本形态”。她认为,信息可分为被体现的信息(储存在身体内的编码信息)(博主今注:现在的话,就要译为“具身信息”了)、身外信息(储存在身体以外的信息,包括记录信息与嵌入信息)、被表达的信息(气味、呼吸、姿势、口头语言等起到通信传播作用之信号的组织模式)、被付之行动(enacted, 其另一含义是“被表演”)的信息(指人与动物同环境相互作用之行为的组织模式)等形态。例如,图书情报学、档案学和博物馆学都属于收藏类的学科,但图书情报机构收藏的是已发表的记录信息,档案馆收藏的是未发表的记录信息,而博物馆收藏的物品含有嵌入信息,自然史博物馆收藏的生物标本含有被体现的基因信息,在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则能接触到大量身外信息。
按照上述关于信息形态的分类,可将表演艺术(舞蹈、戏剧、音乐等)研究视为关于被表达和被付之行动的信息的学科,将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研究视为关于嵌入信息的学科,将文学研究视为关于记录信息的学科。[3]于是,在玛希娅. 贝茨教授的分类框架中,信息加工(图书情报学等收藏类学科的职责)与文化产业就打通了。在过去,图书情报学专业人士与文化产业专业人士相互来往不多。在新形势下,秉承前述新认识,双方确实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
2. 信息的性质(译诗,2008)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7042.html
一块石头的重量,
与用以描述它的信息是等价的。
信息既是实质,又是形式;
就像光既是波,又是粒子。
信息具有固态;
它可以冻结成刚性的东西(存储)。
信息具有液态;
它流动着(传播交流)。
它像物质一样慢慢衰坏(熵)。
信息是雕塑,
是用密码写入自然界的思想,是事实。
在某处,信息运动着;
宇宙隆隆作响,将事实吼叫出来。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
以为信息只是为人类而存在的。非也。
3. 两种基本的信息观(2009)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13110.html
仔细思考这两种信息观后,我产生了三点想法。
第一, 我觉得,这两种信息观,其实是“窄信息”与“宽信息”的差异。宽信息,即第一种信息观,试图将所有形态的信息一网打尽:卫星云图所反映的气象信息、蜜蜂舞蹈所反映的蜜源信息、图书文献所蕴含的知识信息,等等。窄信息则主要局限于涉人信息。我个人比较认可窄信息的研究进路,一是因为宽信息无所不包,难以把握,二是因为,若信息专家也去研究蜜源信息,岂不就进入昆虫学家的研究范畴了?但是,关于宽信息的基础研究仍是十分可贵、十分必要的。
第二, 材料(或广义的物质)、能源与信息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第一步便是对物质的了解,反映在物理学、化学、冶金学等许多学科。第二步是对能量、能源的了解,反映在热力学、化学、电力技术等许多学科。正是由于能量的概念非常强大,深入人心,弗洛伊德受此启发,才提出了“力必多”的概念,力必多者,心理能量也。迄今为止,人们对信息的认识,相比较对于物质和能源的认识,还是相当弱的。
第三, 迄今为止,对这三方面的认识,主要是分别、独立进行的。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建立了质量与能量的相互联系,是个孤例。质量与信息是什么关系?信息与能量是什么关系?还是一头雾水,更别说三者之间的联系了。信息技术尽管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但对于加深人们对三者之间联系的认识,似乎并无多大帮助。
中医的“气”概念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既是物质(气在体内运行,可能发生“气滞”的情况,如交通堵塞),也是能量(如气功),又是信息(所以中医才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诊病)。目前的自然科学,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好,因为什么都搅在一块儿了。人们觉得,只有先还原、分解,才能获致真知。但事实表明,人们分别对物质、能量、信息了解得这么深了,并无助于了解其相互关系。因此,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重新开掘诸如“气”这样的“复合”概念,对于推进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7988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