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影响我的择业志向
2025-1-13 06:31
阅读:856
《十万个为什么》影响我的择业志向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0年6月19日)
我父亲是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工作者,我母亲的正式学历不高,科技在我家并没有“传统”。
父亲有几书架的书,几乎全是文学艺术类的。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可以自由翻阅父亲的书。这些书对孩子来说有的趣味盎然,有的枯燥无比,但既然都属于文艺类,其写作风格也大体类似。因此,当母亲在60年代初给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买一套8册《十万个为什么》后,就给我们一下子打开了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瞥见与那些文艺书迥然不同的美妙新世界。
30 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仍然记得一至八册的主题依次是“天文、物理、化学、植物、人体、地质、动物、数学"。我应当永远感谢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的叔叔、阿姨,我还记得他们当中,有一位叫“山边石”,不知是真名还是笔名? (博主今注:后来才知道,“山边石”是“三编室”(第三编辑室)的谐音笔名)
部分因为这套书的强烈影响,也因为时代风尚所致,我们这个没有科技“传统”的家庭中,尽管四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但没有一人继承父业,而是(有三人)分别读了电子工程、航空工程与建筑学专业。回首往事,我们都觉得选修理工科是正确的选择。
事实上,《十万个为什么》影响了至少一代人。我坚信,在中国科学普及史上,60年代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一定是最辉煌的篇章之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68550.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