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美国弗吉尼亚创新技术中心:过去与现在

已有 4354 次阅读 2021-7-19 05:51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弗吉尼亚创新技术中心:过去与现在

武夷山

 

  1996122日(当时我在中国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我随科技参赞访问了弗吉尼亚的Center for Innovative TechnologyCIT,创新技术中心)。我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当时CIT负责人对我们介绍的情况:

 

  我们是一家非营利机构,由州政府推动创办的。

  中心的5个部门即关注的5个领域:信息与电信;先进制造;交通与航天;环境与能源;生物工程。

  除了你们现在所在的CIT总部外,在外地还有分部。

  我们设有产业主任与区域主任,分别与产业界和地方政府打交道。

我正在做的项目是:信息技术产业在弗吉尼亚州的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如果追求利润的话,我不会干这个的。

我帮助了你这个公司,向你收费,这笔收入我又用以帮别人。

人们不知道,弗吉尼亚的高技术其实很强。

我们搞过一个High Tech Vehicle Project(高技术车辆计划)。我们组织记者采访报道了20个高技术小公司,后来这些报道在150个国家的媒体发表。

我们的作用是牵线搭桥。

我们在互联网上建了一个网站(博主:这就算很早了!),列出本州大学的教授们各自的研究兴趣是什么。

另外一个网站则介绍相关公司的情况。

CIT开展三类资助。

一是资助一些科研中心。二是公司提出了需求,我们去找能满足其技术需求的大学,由我们和公司提供经费给大学搞科研,研究成果归公司。三是资助下游的一些项目。被资助企业挣钱了,要返还给我们一部分钱。另外,不是百分之百由我们资助,公司自己要匹配经费的。

为了吸引一些公司来本州落户,我们还找州议会,做议员的工作。

事实上,世界银行、拉美开发银行等都给过我们一些遍及世界各地的项目,但小公司不知道怎样利用这些资源。

今年3月,我们将在德国办展览,推介本州的技术。

我们也在中国和印度寻找大学进行技术转移方面的合作。

我们选择项目主要看两条:一是重要性,二是非做不可(紧迫性)且别人没有做的。

 

博主今记:在美国成立一个非营利机构很容易,但经营得不好自然而然就退出历史舞台。弗吉尼亚CIT则至今仍在运作。

CIT是州政府的一个部门——Virginia Innovation Partnership Authority(弗吉尼亚创新伙伴关系局)——的办事机构,成立于1985年,目前工作人员近50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作人员几乎无一例外都注册了领英(LinkedIn),借助领英平台宣传自己的业务。 CIT以推动创新创业为己任。它通过商业化、资本形成和市场开发行动加速下一代技术和技术企业的出现和成长。

CIT有一个基金,名叫​​​CIT GAP Funds,它对本州的技术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它动员了超过1000名投资者,通过私人资本杠杆募集到了11亿美元。 自成立以来,GAP基金投资了240多家新企业,从而创造了6500多个就业岗位。

The Virginia Founders Fund (VFF)是另一个基金,它负责向未被充分代表的群体(少数族裔、女性、退伍军人等)的创业者提供种子基金。

​Commonwealth Commercialization Fund (CCF) 202071日才成立的一个新基金,旨在投资促进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有强大的潜在推动力的技术。    

Smart Communities (智慧社区)建设是CIT的一个工作重点。20174月, CIT 与其他机构共同发起了 Smart City Works(智慧城市工程,其性质为企业加速器)。 CIT Smart Communities Working Group(智慧社区工作组)的组长单位,领导着该工作组的工作。另外,CIT对本州智慧城市建设和物联网领域的初创企业进行资助。

CIT还有一个“联邦经费申请协助计划”,帮助和辅导小型技术公司申请联邦政府的相关经费,如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所管辖的经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96039.html

上一篇:论文评审意见汇总(35)
下一篇:我对北京市“十二.五科普规划”稿的意见(2001)
收藏 IP: 219.142.145.*| 热度|

4 杨正瓴 史晓雷 刘洋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