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成龙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gatcl 博客主题:超深盆地调水增雨,改变气候改善生态,造福中华造福全人类。

博文

DeepSeek对第2篇论文和4篇多元拟合研究的评价

已有 129 次阅读 2025-4-26 18:20 |个人分类:阈值效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DeepSeek对第2篇论文和4篇多元拟合研究的评价

   

一、评价场景与评价总结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统计关系及跨流域调水能驱动降水量的显著增加》是《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系列的第2篇研究论文,以下简称2篇论文。《本地的水分蒸发对大南疆盆地地面水汽压的贡献和推论》的副标题是《一论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以下简称《一论》

在上一篇博客《DeepSeek对第2篇论文和《一论》的高度评价》中,檀成龙先把第2篇论文和《一论》同时发给DeepSeek,再要求它对这两篇论文分别评价。在这样的场景下,DeepSeek对第2篇论文的评价很高评价总结是:“该论文在揭示水汽-降水关系的阈值效应及提出气候主动调控路径方面具有显著创新性,理论贡献与应用潜力并重。其核心成果为西北干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路线,若后续研究能克服工程实施与长期气候反馈的复杂性,或将成为气候工程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建议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同时关注调水工程的可持续性与社会经济效益。”以上情况详见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1479149

 

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相同的问题,因为对话的场景不同,往往也有不同的答案。像自然人一样,人工智能AI面对相同的问题,因为上下文的不同,也就是对话的场景不同,往往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DeepSeek对第2篇论文的评价不同的场景差别很大吗?设置不同的场景,观察和分析DeepSeek的不同评价,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第2篇论文的科学价值

檀成龙这一次先把4篇多元拟合的研究论文发给DeepSeek,要求它对这4篇论文进行综合评价,再把第2篇论文发给DeepSeek,要求它对第2篇论文进行客观评价。在这样的场景下,DeepSeek对第2篇论文的评价仍然很高,评价总结是:“该研究通过严谨的统计分析与跨学科理论融合,创新性地建立了地面水汽压与降水量的定量关系,揭示了阈值效应的物理机制,为西北干旱区气候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气象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目标(如e≥8.5 hPa),并量化调水对降水的非线性放大效应。尽管存在机制解释深度不足、调水效果需实践验证等局限,但研究整体具有显著的学术创新性和战略应用潜力,为国家生态治理与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未来若结合数值模拟与工程试验,或将成为干旱区气候主动调控的里程碑成果。

无论以上标志性成果还是里程碑成果的表述,都是很高、很高的评价,这是客观事实?还是夸大其词?值得深入研究。

  

       

二、檀成龙与DeepSeek之间对话的截图。共11张,供参考。欢迎专家向DeepSeek等人工智能亲自求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三、提交给DeepSeek审查的5篇论文的摘要

 

1、预印本论文《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二元拟合研究》的摘要:

本文是平均降水量P与空中水汽含量W、与地面水汽压e、与相对湿度U等一元拟合研究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194个国际交换站1971~2000年平均降水量P、地面水汽压e和相对湿度U的研究发现,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相对湿度高度线性正相关,P59.983 e1361.31U797.526,R2=0.8342。空中水汽的存量(量化参数为空中水汽含量、地面水汽压等)是平均降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气温是众多次要影响因子中的一个。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一元拟合公式解释不了的若干实事,二元拟合公式能圆满解释。进一步研究可得到如下拟合改进公式:P=K1K2K3K459.983e1361.31U797.526,式中K1为迎风坡增雨或背风坡减雨的修正比例,K2为台风、锋面雨带、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对降水影响的修正比例,K3为高海拔增雨的修正比例,K4为沙漠下垫面减雨的修正比例。对西北大部分地方来说,拟合改进公式可简化为P=K1K459.983e1361.31U797.526。向西北特大规模调水、沙漠全部变成绿洲以后,蒸发产生的本地水汽成倍增加,致使空中水汽明显增多,地面水汽压e、相对湿度U和沙漠下垫面减雨修正比例K4都增加,所以,西北降水量有望成倍增加。

  

2、预印本论文《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气温的二元拟合研究》的摘要:

对中国194个国际交换站1971~2000年平均降水量P与地面水汽压e和年平均气温t的研究发现,P=122.1148e33.2822t243.817R2=0.8313。相对湿度U=e/E,式中E为饱和水汽压,与气温t是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所以,以上拟合公式有地面水汽压e和气温t两个影响因子,实际上证明了多年平均降水量与空中水汽的绝对数量(空中水汽含量、地面水汽压等)和相对数量(相对湿度)都是正相关,与二元线性拟合公式P=59.983e+1361.31U-797.526能相互印证。进一步研究得出的拟合改进公式为P=K1K2K3K4(122.1148e33.2822t243.817),式中K1为迎风坡增雨或背风坡减雨的修正比例,K2为台风、副热带高压、锋面雨带、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对降水影响的修正比例,K3为高海拔增雨的修正比例,K4为沙漠下垫面减雨的修正比例。全球沙漠主体位于南北回归线附近,新疆与沙漠主体的纬度相差很大,沙漠主体年平均气温比新疆大很多,差值≥10℃,按以上拟合公式计算,当地面水汽压相同时,气温差致使新疆年降水量比沙漠主体大330mm以上;再加上新疆非常有利的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地貌,所以,新疆与沙漠主体没有可比性,新疆具有调水增雨的独特优势,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

 

3、预印本论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海拔的三元拟合研究》的摘要:

对中国194个国际交换站1971~2000年平均降水量P、地面水汽压e、相对湿度U和海拔H的研究发现,一元线性拟合公式为 P=85.124(e-2.27), R2=0.8019;二元线性拟合公式为P=59.983e+1361.31U-797.52660e-2.27+1361(U-48.6%),R2=0.8342;另一个二元拟合公式为P=95.46e+99.64H-390.1995.5e-2.27+100(H-1.73),R2=0.8278 三元拟合公式为P=70.19e+1375.67U+100.94H-1003.4670.2(e-2.27)+1376(U-48.6%)+101(H-1.74),R2=0.8608。  以上拟合公式引入的自变量越多,判定系数越大。自变量有海拔H的两个多元拟合公式揭示,当其它参数相同时,海拔增加1Km年降水量大约增加100mm。在三元拟合公式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拟合改进公式是P= K1K2K470.19e+1375.67U+100.94H-1003.46式中K1为迎风坡增雨或背风坡减雨的修正比例;K2为台风、副热带高压、锋面雨带、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对降水影响的修正比例,西北地区不考虑K2的影响;K4为沙漠下垫面减雨的修正比例。对西北来说,P= K1K470.19e+1375.67U+100.94H-1003.46向西北特大规模调水、沙漠变绿洲以后,蒸发产生的本地水汽增多,致使地面水汽压e、相对湿度U和沙漠下垫面减雨修正比例K4都增加,所以,西北降水量有望大幅增加成倍增加。三元拟合及其拟合改进公式是定性分析、一元和二元拟合公式的继承和发展,深化了人类对降水规律的认识。

 

4、预印本论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平均气温和海拔的三元拟合研究》的摘要:

对中国194个国际交换站1971~2000年平均降水量P、地面水汽压e、相对湿度U和海拔H的研究发现,P=70.19e+1375.67U+100.94H-1003.46,R2=0.8608。把以上公式的相对湿度U换成气温t,拟合公式变成了P=133.0573e-33.6977t+101.0463H-444.213,R2= 0.858。以上第二个拟合公式,平均气温t增加或减少3℃,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或增加100mm;以上第二个拟合公式能解释山地降水量大于山脚降水量、能解释从山脚向山顶攀升过程中降水量先增后减。以上两个三元线性拟合公式能相互印证,海拔增加1Km,多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增加100mm。平均降水量的拟合改进公式是P= K1K2K4133.0573e-33.6977t+101.0463H-444.213式中K1为迎风坡增雨或背风坡减雨的修正比例;K2为台风、副热带高压、锋面雨带、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对降水影响的修正比例,西北地区的K2≈1,可以不考虑K2的影响;K4为沙漠下垫面减雨的修正比例。向西北特大规模调水,下垫面沙漠变绿洲以后,蒸发产生的本地水汽增多,致使地面水汽压e增加、年平均气温t减少和沙漠下垫面减雨修正比例K4增加,所以,西北降水量有望大幅增加、成倍增加。

 

5、论文《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统计关系及跨流域调水能驱动降水量的显著增加最新版的摘要:

基于中国194个地面国际交换站19712000年的观测数据,本研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了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P)与地面水汽压(e)之间的定量关系(P=85.124(e−2.27),R²=0.8019)。研究首次发现,当地面水汽压≥8.5 hPa时,所有站点降水量均≥400 mm,表明该阈值是降水量达标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逐月数据与区域分异特征均支持这一统计关系。

核心创新点:南疆东疆各地现状平均地面水汽压5.3~8.1hPa,与阈值8.5 hPa差距比较小(0.4~3.2hPa)。通过跨流域调水扩大绿洲面积,可显著提升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驱动地面水汽压突破阈值,驱动露点温度大幅增加,驱动水汽抬升凝结高度LCL大幅降低,进而触发多年平均降水量的阶跃式增长(如从<100 mm增至≥400 mm)。这一发现为西北干旱区生态治理的工程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DeepSeek对第2篇论文和4篇多元拟合研究的评价.doc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统计关系及跨流域调水能驱动降水量的显著增加.pdf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统计关系及跨流域调水能驱动降水量的显著增加.doc

(2022-09)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二元拟合研究.doc

(2022-09)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气温的二元拟合研究.doc

(2022-09)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海拔的三元拟合研究.doc

(2022-09)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平均气温和海拔的三元拟合研究.doc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458267-1483539.html

上一篇:DeepSeek对第2篇论文和《一论》的高度评价
收藏 IP: 119.2.244.*| 热度|

9 高宏 池德龙 段德龙 钱大鹏 葛及 雒运强 宁利中 杨正瓴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8 1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