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重阳节,记55年前的启蒙老师张炳文先生 精选

已有 6530 次阅读 2025-10-29 08:4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重阳节,记55年前的启蒙老师张炳文先生

 

1971年春天,我将满六岁,便入学开蒙了,进入梅溪小学读书。这么早入学,并非我早慧,大约是为了便于姐姐照顾——年长我五岁的姐姐,当时只比我高一个年级。梅溪小学坐落在铜鼓县丰田公社顺化大队梅溪生产队一个叫“水口”的村落(今属铜鼓县永宁镇顺化村)。那时小学还是春季入学,大约到1974年才改为秋季入学,因此我在这所学校度过了三年半的初小时光(1971年2月到1974年7月)。

张炳文老师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学生分属一、二、三年级,共用一个教室,老师轮番讲授不同年级的各门课程。记得当时四、五年级的学生得去十几里外的小水小学上学,唯有一位家住偏僻的四年级女生被破例留下,成了这里的“编外”学生。因此,张老师实际上要承担四个年级的全部课程。

张炳文老师并非民办教师,而是一位有着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公办教师。他之所以来到这所偏僻的村小,据说是因为业余打猎用铳枪违反了当时的什么规定而犯了错,被处分“发配”至此。阴差阳错,我却因此有了一位好的启蒙老师。认字、写字、拼音、算术、珠算……都是这位老师手把手教会的。印象里,他给我们讲的第一个成语故事是“画蛇添足”,是在美术课上讲的;讲的第一个历史故事,则是“烽火戏诸侯”。

张老师于我,还有一段特殊经历:他常领着我去参加全公社各处的“活学活用讲用会”,让我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几百人的大会上登台“讲用”——其实就是上台背诵大段语录或社论,最熟的大概是“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选我“讲用”,大约是因为他们觉得我记性好,或许他们还觉得我人小而“不怯场”(事实上我内心极为紧张,至今面对类似场面仍会忐忑。可见“怯不怯场”这事儿,并非靠自小锻炼就能改变)。现在回想,当时敢登台,实在是不敢违抗老师,硬着头皮照做罢了。如今想起那些“讲用”,依然后怕而有余悸。

在张炳文老师眼里,我自然是个好学生。但我的记忆中,一路求学唯一的一次被罚站,恰恰是张老师处罚的。当然不是违反什么纪律,而是我在写“不”字时,总写成“上面一横,下面一个‘小’字”。老师指正后,我再次写错,他便罚我站了一节课。后来才理解老师对学生的这番用意——大约就是孔子教导的“不贰过”吧

从此,每当写到“不”字,常常会想到这个画面,想到张老师。每当遇到曾遭逢过的问题时,也会用“不贰过”来警醒自己。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51036-1507913.html

上一篇:外行人之诗论(26):读《人间词话》
收藏 IP: 125.36.116.*| 热度|

13 刘进平 尤明庆 武夷山 宁利中 鲍海飞 许培扬 崔锦华 冯圣中 王涛 赵凤光 陆仲绩 汤敏骞 李志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