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合理断句,理解《道德经》哲理之钥

已有 1259 次阅读 2025-2-25 06:4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合理断句,是深刻理解《道德经》哲理之钥(1)

道德经新识.jpg 

转摘自《<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 

《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般版本断句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较为合理的断句应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因为,前面一句提出可以通过定义概念来认识世界和万物,所以,接着就提出了认识自然世界和自然万物的两个重要概念——“”和“”。

如何理解“无”,可以先从“有”来认识和理解。“有”字,《说文解字》的释义为“有,不宜有也”。那么,“无”作为“有”的相对概念,即是“无,宜有也”。以现代科学术语来理解,“无”即是自然世界的基本状态。而“有”即是基本状态发生了某些改变后的状态。

《说文解字》对“始”的释义是“始,女之初也”,即女人受胎孕育(“未形”)之意,引申为“事物发生的最初开端”。《说文解字》对“母”的一种释义是“母,一曰象乳子形”,即养育子女之意,引申为“事物的生成育成过程”(“有形”)。所以,由“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句可知,”这一核心概念的基本含义是:自然万物的初始状态和本质特征;“”这一核心概念的基本含义是:自然万物的发展过程和个性化特征

“无”在《道德经》之中,有其特定的哲学含义。再者,“无”作为词语“无~”前缀时,如“无知”、“无欲”等,此时可理解为:以符合自然的程度为比较基准,未超出该程度的,即视为“无~”。不可理解为绝对意义的“没有”;与“无~”相对的词语是“多~”,即“超出基准”之义。

哲学意涵是:“无”,用以定义抽象事物的初始状态,事物的本质;“有”,用以定义具象万物的形成源头和本质。讨论“无”,意图理解抽象的精妙深邃;讨论“有”,则意图了解万物之间的差异(物与物之间的质变条件、边界)。“无”与“有”,同出一源,前者表征一般抽象特征,有其抽象深刻之妙;后者则表征差异具象特征,有其细化具体之妙。抽象之包罗万象于一理,具体之万物万象,一切事物,都可从抽象和具象的玄妙中去认知,以其所认知的规律去践行。

  

引文格式:钟茂初. 《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

https://item.jd.com/12623115.html

https://product.dangdang.com/28531537.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51036-1474685.html

上一篇:60岁生日,导师写给学生的致谢
下一篇:合理断句,理解《道德经》哲理之钥(2)
收藏 IP: 125.36.119.*| 热度|

5 王涛 农绍庄 刘跃 孙南屏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