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序跋集之20:《全球视野下环境治理的机制评价与模式创新》序

已有 889 次阅读 2025-1-24 05:1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序跋集之20:《全球视野下环境治理的机制评价与模式创新》序

史亚东.jpg 

史亚东:《全球视野下环境治理的机制评价与模式创新》,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版

史亚东博士的学术新著《全球视野下环境治理的机制评价与模式创新》,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邀我为之作序。记得收到她的上一部学术著作《全球环境治理与我国资源环境安全研究》时,我给她的回复是“期待下一部!”。果然,三年后,便读到了新作书稿。为其学术努力、为其学术进展而高兴,欣然应允为之写序。

史亚东,2009年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考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攻读博士,2012年6月顺利毕业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我是她的指导教师。她原本报考的导师是在空间经济学领域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安虎森教授,然而却被转到了我的名下,转向一个非自愿选择的专业方向——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虽然她对于被转专业、被转导师没有表现出不安情绪,但其时内心的无助与无奈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对于亚东,我心存一份“歉意”。好在,她没有任何的抱怨,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一新的专业领域之中,直至今日,依然在这个专业领域里持续耕耘,并且取得了不俗的研究业绩。

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说,我对亚东还有一份“谢意”。那就是从他们这一届开始,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持续传递的“门风”。一是,每周一次,所有在校博士生对于各自研究内容的汇报和讨论,一方面督促着大家每周都有所进展,另一方面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得各自研究日臻完善,一篇篇的专业论文、各自的毕业论文,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的;二是,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毕业后工作中,相互之间总是有着一种无形的比学赶超的良性竞逐氛围,各自在不甘落后的心态下努力前行,此后多届博士师弟师妹都是在师兄师姐“优秀”的压力效应和榜样影响作用下而逐步进入科研状态的;三是,作为我招收的第一个女博士,亚东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学业努力、学术悟性及其研究成果,使我转变了此前对于“女博士”或多或少的疑虑。自此之后,我对于女生报考博士,不再抱有偏见,而是乐观其成。此后多位女博士的养成也佐证了这一点;四是,博士在学期间和博士毕业不久就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重要过程,享受着家庭生活快乐的同时,坚守着学术研究的兴趣。这是我乐见学生们应有的一种生活形态,亚东在这方面也对后来者起着良好的示范。总之,作为老师,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感谢他们学术讨论带给我的快乐,感谢青春年华的他们对我的学术陪伴,感谢他们每一学术进步带给我的内心骄傲。这是我对亚东想说的,同时也是对我前前后后指导的所有博士生想说的。

亚东,有着齐鲁人士的那份爽直、那份聪敏,更有着那份执着。看上去,她前行的路途平坦而坚实,但实质上是其勤勉用心应得的回报。从南开毕业后进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转瞬间八年已经过去,她也从一个青涩学子成为了一名成熟的经济学研究者。“优秀是一种习惯”,亚东持久地保有这一“习惯”。本书便是这一习惯下的阶段性收获吧?!通读书稿,作为同行研究者,我认为:该书,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出发,着眼于环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对各国环境治理政策和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比较,提出了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方向。该书值得推介的价值是,将环境治理理论与政策实践相结合,将国家治理主体与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以及包括公众在内的微观治理主体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比较、以及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的比较,多维度地探查环境治理相关问题,得出了若干有现实价值的结论和政策主张。生态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工作者,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实际工作者,阅读此书,必将有所获益。

希望史亚东博士著述中的学术思想,能够不断精进不断深化,对后续研究者有所影响并将这一影响持续地传承下去。这是为师者的一点“私心”,更是作为学术同行对“后浪”在学术阶梯上持续攀升的期许。丘吉尔有一句话“持续努力,而不是依赖强势或才具,方是释放我们潜能的关键”Continuous effortnot strength or intelligenceis the key to unlocking our potential.,愿借此语与史亚东博士及其同学们共勉。 

钟茂初

2020年仲夏于南开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51036-1470108.html

上一篇:序跋集之19:《区际间环境不公平问题研究》序
下一篇:要以DeepSeek式创新来探寻传统节日晚会的突破口
收藏 IP: 125.36.117.*| 热度|

1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9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