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转载]红景天是适合治疗抑郁症和疲劳的药物

已有 3242 次阅读 2021-3-26 00:28 |个人分类:健康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红景天是适合治疗抑郁症和疲劳的药物

营养、膳食补充剂和肠道健康是保持大脑和精神健康的基础,它们共同可以在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上产生巨大的和积极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冥想和神经反馈来进一步平衡大脑和提高注意力。

某些草药能增加身体和精神压力的抵抗力,可以使人冷静下来,或者增加能量,帮助身体正常化,达到身心平衡状态。与化学药物不同,这些草药不会破坏正常的生物功能。相反,它们帮助身体找到它自然健康。这类似于恒温器如何增加或降低温度,以保持期望的温度。古代的治疗者使用适应剂已有数百年了,例如,北欧的维京人用它们来增加体力和精神耐力,俄罗斯人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

红景天,又称金根或北极根,是近年来在西方世界引起关注的一种草药。红景天是一种中医药和斯堪的纳维亚草本植物,是用来增加体力和精神耐力的最受欢迎的适应剂之一。它可以在欧洲和亚洲山区的高海拔地区发现。自然治疗者也意识到红景天的好处已经有几个世纪了。尽管如此,现代科学只是在追赶和验证它的有益效果和促进健康的特性。

研究人员认为红景天的作用是减缓我们“感觉良好”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解。通过这样做,大脑接受更高浓度的血清素和多巴胺,这可以减少抑郁症状。对于服用抗抑郁药物来控制的人,服用红景天可能会减轻一些副作用,改善已经服用抗抑郁药的人的情绪、思维过程和运动活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副临床教授理查德·布朗博士在其著作《红景天革命:用21世纪的草药突破来改变你的健康》中解释说,“红景天的一个伟大之处是它既镇静又刺激。通常一种草药或药物在一个方向上工作。例如,安定能使大脑平静,但也会使大脑变得迟钝。相反,红景天可以使情绪系统平静下来,同时也在激活和激活大脑的认知功能。同时拥有这两个好处在本质上是非常不寻常的。一旦人们意识到这种草药,它将非常流行。”苏联在1960年代开始测试和使用红景天,发现它对改善身心表现是有效的。因此,俄罗斯宇航员、士兵和奥运运动员开始使用它,这样他们就可以比美国有不公平的优势。

随着人们对这种非凡草药的认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补充它,这样他们就可以体验到它的多重好处。红景天对脑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效益是综合性心理健康补充的一部分。

1、红景天治疗抑郁症

红景天是一种草药补充剂,几十年来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普通人群一直使用红景天来缓解日常焦虑、抑郁和失眠。玫瑰红景天是否能有效减轻临床样本中的类似症状尚不清楚。这项初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玫瑰红是否能有效地减轻广泛性焦虑症的症状。

红景天包含强大的情绪促进和情绪稳定的特性,增加幸福和满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家庭医学与社区卫生系、药物研究部和精神病学系抑郁症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我们进行了一项Ⅱ期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概念验证实验,以评估红景天(Rhodiola rosea)与舍曲林治疗轻中度重度抑郁症的相对安全性和有效性。他们把57名受试者随机分为12周的标准玫瑰红提取物、舍曲林或安慰剂。与舍曲林相比,红景天产生的抗抑郁作用较少,但其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耐受性更好。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红景天虽然不如舍曲林有效,但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可能具有更有利的风险收益比,是一个更好的选择(Mao, et al. 2015.)。

在亚美尼亚国立医科大学神经内科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关于红景天提取物SHR-5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中,150名抑郁症患者服用红景天,其中三分之二的人的抑郁症状完全缓解。根据HAMD总分和特定亚组得分评估SHR-5提取物对抑郁症的疗效。总体抑郁、失眠、情绪不稳定和躯体化(但不包括自尊)在药物治疗后显著改善,而安慰剂组没有表现出这种改善。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因此,标准化提取物SHR-5在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中显示出抗抑郁作用,剂量为340或680 mg/天,为期6周。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人们在抑郁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而且与安慰剂相比,服用红景天后情绪更加稳定。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这种草药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一周内就开始起作用了——比抗抑郁药快得多(Darbinyan, et al. 200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78617.html

上一篇:通过生物反馈装置帮助集中精力和放松身心
下一篇:[转载]红景天降低疲劳感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