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悼四叔

已有 642 次阅读 2025-5-7 15:5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R-C-001.jpg

谷雨中与你告别,哀思一缕无百年。

清明时节,刚祭奠姆妈的百年诞辰,未及慢慢安顿,谷雨这一天,收到了四叔告别的消息。

前些日子,听说四叔身体有些不舒坦,由此每每外出时就多了一份牵挂,有时候就特意放些刷存在感的微信,就为留意有否四叔的“点赞”和“留言”,只要有反响,就是一份可以心安的抚慰。就是这次在姆妈阿爸坟前,还默默为在疾病或不适的亲人安康祈祷,人的那种无奈和无助,那怕是在自我心境上保留片刻宁静。

往事如烟,感谢命运的慷慨,家有四叔,成为了我生命中一个个的“托举”。都说要学会多与美好的人、事、物去接触,血缘、亲情,自然成为了生命中不可分割最紧密纽带。

四叔在孩提时候,应该也是一个“皮”的可以的“宁波小顽”。阿姑回忆时写道:“回想起70年前我们冲前跑后拿着棍棒树枝,前大门出后篱笆竹门进的奔跑追逃,模仿着戏台上的武将小兵,‘众将魁’‘和’的回音,那时没有对手,完全自嗨,玩得满头大汗……将军走了,放下了打拼的江山,打拼的意和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竟是在呼吸之间“。下一辈的人当然只有羡慕的份,但在那最敏感的年龄、最贫瘠的年代里,无意中窥探到了生活多彩,赋予勇气去直面内心的贫穷:那是在故乡老屋楼上靠北窗口下的一个书箱,书箱不大,外面积满厚厚灰尘,只有晃荡在柜门上的铜拉环有些幽暗的亮泽,里面塞满一叠叠的书报纸张。有“石头记”,阿爸急吼吼带信来说“少儿不宜”;“基督山伯爵”,外国人名太长太啰嗦……唯有普普通通的几本作文本和奖品,奖品是一本简陋得不能再普通小册子,重要的是地区征文奖上写着四叔名,盖着红印章,了不得的肃然起敬。吸引人的是作文簿里的篇篇“小作文”,身边烟火小事,接地气;有血有肉高潮迭起,就像是信手拈来的,最令人称绝的是,几乎都是一气呵成,少有修改、涂改的地方。由此释然,玩耍有“众将魁”霸气,读书有“学霸”神助,从浙东小渔村出发,进了浙江大学,师从钱令希,以后被保荐进京,开始了一辈子生活和工作在“信箱”里的人……那段坐在屋角、地板上阅读经历,或许改变了我的喜好和人生,这是一个青春期的“惊艳”历险,也是人到老年后可以回味的记忆。

别人家的小孩,当然就如我家的四叔,无疑是一件值得骄傲、可让人吹的“牛”事,特别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末代工农兵大学生,更是激动时的羡慕、仰止后,内心暗暗涌动的是一份无名状的自卑。唯一给我长脸的还确实有那么一回事,让四叔疑惑地询问我的:听说钟先生的夫人杨老师陪你去了钱令希的家,钱老很是高兴,还安排人给一天见了“三个半”院士,真的假的。看来也是给他长脸了,大家高兴,嘱咐以后如有机会,务必代他表示一份心意,当再去大连的时候,钱老已经过世,当然不敢忘记替四叔给钱老送上一个花圈。还记得阿爸珍藏有一张阿孃(祖母)的照片,背面写着这么一件事:第一个月领的工资第一张钞票去北京王府井照相馆印的照片,郑重其事地寄给大哥大嫂,最后的念想是那张已经泛黄的老人家照片。回乡上墓区祭拜,四叔常会去四周坟地转转,给曾经熟悉的同学、老师们,恭恭敬敬地鞠个躬、再烧上一柱香。四叔啊,就是一个感恩、感性的人。

一踏进“信箱”,干着惊天动地、扭转乾坤的大事,日常却是悄无声息、默默奉献的生活着。进“金银滩”前在兰州大铁桥前照一张像,就消失了;寄来一包包当时很稀罕的葡萄干,那是从新疆伊犁回来了……一路风雨兼程,无论走到哪里,不会告知在哪里在干什么,但心之所向,我们都知道他也在记挂着……有一段时间,单位里要引进设备,经常出差北京,有时候一个星期可能要有几个来回,每每要落实回上海的火车票……都是四叔四婶给安排妥妥的。回上海的火车上,四婶还换了各式花样的盒饭,说起来,“干炸带鱼”等等,正宗老家味道,每每吃得唇齿留香……在第二届全国计算力学会议上有幸得了一个青年优秀论文奖,本来是有机会参加由钟先生带队的世界计算力学协会成立大会,可单位里久久不置可否;以后又被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ANSYS年会,院长终于发话了,同意,但手续要自己去办。89年5月的北京,踏上了扑朔迷离的征途,接下来,部长签字、大使馆签证、航空公司出票……单枪匹马独自一人闯荡美国,可能是那大会第一次、这届大会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报告人……有机会与高手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在以后相遇“中行独复,以从道也”的过程中重新激起,希冀着能有一天,在工业软件界,有咱们的一席之地,让人们都拥有有尊严、有自主的活法、命运。

都说“乡愁是所有痛苦中最高尚的一种痛苦”。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四海为家,四叔对故乡、老屋,依恋不舍,乡音不改,说话时依旧带有淡淡的“澥浦”味,说起“黄泥螺”,还是笃守乡愁,嗜食求学时的龙山黄泥螺……记忆里曾经有过的温暖、温馨,命运的慷慨中,时常会蹦出一些执拗的意向,遇到不少同行说起已经在我老家附近创业、相邀,在经历了陪钟先生普及推广、酝酿创业的那段时间后多次有谈及,萌生了觅一处“绿草闭闲院,悄然花正开”同时,安排一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居所,象想着糅合学科交互和闲暇休整,同时也方便让四叔他们能常来常住、一释乡愁。当然,如今钟先生、四叔都已分别驾鹤西去,那原先对于余生安排、生前理想,早就戛然而止,曾经向往、心仪的生活,铭心的伤痛,唯有自知。

……

人生本无常,只剩归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85605-1484799.html

上一篇:有爱美之心的人不会老
收藏 IP: 101.86.92.*| 热度|

18 宁利中 孙南屏 孙颉 雒运强 檀成龙 朱晓刚 尤明庆 王涛 高宏 钟炳 刘进平 郭战胜 李志林 葛维亚 王启云 崔锦华 晏成和 葛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9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