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德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utao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博文

【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54)

已有 2315 次阅读 2015-9-26 00:43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二七  守岁

吃完年夜饭,大人们收拾完杯、盘、碗、勺,就准备守岁的安排了。神柜上的香火是续点不停的,油灯里经常添油,香要不断,火要不熄。从年三十到初三早上,香火一刻也不熄,不能断了香火。中国人对传承和后继是十分重视的,尤其表现儿孙上,把有儿孙叫做有人接香火。所以香要一支接一支地不断燃着。既是对神灵的崇拜,尊敬,也是对祖先的传承,表明子孙满堂,香火不断。请神灵普照人间,保佑来年五谷丰登,保护人们盛世泰昌,平安健康,幸福盈门;请祖宗关心子孙,护佑后代,福运(福,禄,寿,喜)绵长,家族发达,子孙兴旺,后继流芳。

除夕夜晚,是新旧交替一夜连双岁时,守岁有特别的意义。据百度介绍: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我们守岁就是几个人通宵不睡,坐在那里守,添香火,桌上放着各种自做的点心,随时可以享用。我跟着守过好些年岁。守岁虽是坐着,有吃有喝,深冬寒夜,也是很辛苦的,那时既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相伴,只能真正地干守。尤其是转钟后过更时,大约2点左右,人感到冷寒,疲困,眼皮打架,哈欠连天,只好强撑。熬过了三点,人稍觉好一点,但是临天亮前,我还是撑不住打盹去了。我妈守岁也不得闲,通宵在那里纳鞋底,她觉得既然点着灯坐着,就不能白白浪费了灯油和时间。我小时候看到爷爷奶奶年纪大,又守过一辈子岁,过了大半夜,他们就去睡了。

 

                    一二八  拜年

“初一的早,年拜了。”从初一到初三,人们什么事也不做,就是拜年。

初一的早上,大人们第一件事就是敬神,叩拜、作揖、磕头,然后放鞭炮。小孩们第一件事就是穿上新衣,新鞋,给长辈拜年。小孩们拜年是必须下跪磕头的。爷爷奶奶因为年纪大,又是半夜才睡,早上起得晚,儿孙们便拿上蒲团到他们房间,在床边踏板下作揖磕头,叫喊拜年。小辈拜年,长辈们都会给晚辈压腰钱(压岁钱),所以,我们对拜年特别积极。家里的年拜完了,用完早餐,本房族的人便邀在一起,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收压腰钱,有的还给我们花生、糖果、甘蔗。一整个上午就在村里拜年。然后,一大群小孩在本房族大人们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去上祖坟,即给祖宗拜年、烧香、烧纸。

初一的一大早时,各家各户就给祖宗送去了贡品,有各种干点、熟制肉、鸡等。拜年时, 各个坟前的贡品都还摆放着,祖宗们都未吃,也可能是舍不得吃,留给来拜年的儿孙们吃的。小孩子们看到什么喜欢吃的,好吃的,都可以拿来吃,祖宗不会怪罪。

按习惯规矩,正月初二就要去舅舅家拜年,我们小孩也是最高兴乐意的,到舅舅家,除了好吃好喝,也少不了舅舅舅妈外婆外公给压腰钱,而且码子大,临走,还给一大包好吃的东西带回。

一般初三就是到岳父母家拜年,我们小孩子虽然从小都结了八字——订了娃娃亲,但是未到十六七岁的年龄前不走动,所以还未取得拜“岳父母”的资格,只有成家了的和快要结婚前的大小伙子们才去忙着拜年。拜岳父母不像在村里拜年,空着手去就行,必须拿上干点、鱼肉酒等礼物。

初四就去其他亲戚朋友家拜年了,如大小姑父、大小姨妈、表叔等。拜年以早为敬,有一句顺口溜:“拜年不拜初五六,接待有酒没鱼肉。”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当然也有说法:正月十五之前拜年都不算晚,到了就是敬。

不管到哪家亲戚拜年做客,都是有饭要吃的。做客吃饭也有很多规矩,我们小孩跟着大人走,一切都听他们的。做客时,桌上的席位是有主次大小之分的,不能随便坐,尤其是小孩。客人都是由东家指定位置,客人按关系、年龄、辈份、尊卑来安排座位。有时,东家讲客气,提高小孩的地位,派席时升格安排,这时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小孩越位,坐到该坐的位置。

吃饭时,也不能随便动筷子夹菜,有一个规矩:“东家不请,客人不食。”不管是喝酒,还是吃菜,都要东家先请(发起),客人才能响应,东家端起杯请客人喝酒,客人此时才能端起酒杯;东家指着某一碗菜请吃,并带头夹菜,此时客人才能跟着动筷,“剪彩”了的菜随后客人就可以自由夹来吃了。

2015.8.1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288-923466.html

上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53)
下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55)
收藏 IP: 171.113.243.*| 热度|

1 董焱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