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宝联
心里有根——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找确定性 精选
2025-11-14 11:05
阅读:624

你想要过怎么样的人生?画一张「梦想金字塔」,决定努力的方向! - Positive2U

前些日子,给一家建材企业做技术交流。课程结束后,与公司老总同桌用餐,几杯酒下肚,他的话也多了起来,推心置腹地说:“闻老师,不瞒您说,干了大半辈子混凝土,经手项目越多,心里反倒越不踏实,真是越干胆越小了。今天听了您一席话,我心里总算‘有根’了,往后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这心就能放回肚子里了。”

“心里有根”——四个字,带着酒后的真诚,沉甸甸的,让我回味了很久。

搞工程的人都明白,万丈高楼起于坚实的基础。桩基必须嵌入坚实的持力层,结构体系必须稳定可靠。细细想来,人生处世,与这工程建设何其相似?老总口中那份期盼的“有根”,道出的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在寻觅的安全感么?而这份安全感的源头,恰恰在于生活中的那些确定性。

环顾四周,我们对确定性的依赖无处不在。

物质的确定性,是过日子最硬的底气。 企业若能“每月定时发薪”,员工就敢放心消费,敢谋划房贷,敢投资子女教育。这看似简单的资金流转,背后支撑的,是“劳有所得,付出必有回报”的确定性信念。一旦这个信念动摇,下个月的账单、孩子的学费立刻就成了心头巨石,让人束手束脚,何谈从容规划?

关系的确定性,是为人处事最亮的招牌。 那位老总为何觉得“有根”了?因为他获得了一套经过验证的、能用于实践的质量管控方法,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了。人与人打交道,更是如此。我们为何愿意与某些人倾心相交、托付重任?归根结底是觉得对方“说话办事靠谱”。承诺的事,必定落实;约定的时间,必定遵守。这种“言行一致”所建立的确定性,比白纸黑字的合同更能给人以温暖而坚实的信赖。

敬畏之心,是不确定性的清醒剂

当外界的确定性难以把握时,人最自然的反应便是反求诸己——提升自身的修为,让自己成为那个可靠的确定性源头。

这让我联想到工作中常遇到的情景:重大决策前,总要请专家论证。 为何如此?因为在复杂的工程与技术难题面前,个体认知的局限性暴露无遗。邀请业内资深专家会审,要的就是一份基于科学分析与丰富经验的、相对可靠的“确定性”判断。专家签署的那份评审意见,此时就如同一份“定心丸”,让我们在承担重大责任时,心中能多几分笃定。

那位老总感叹“越干胆越小”,恰恰说明他见识增长,深刻认知到了未知领域的广袤与工程风险的复杂。这份由不确定性催生出的敬畏之心,并非坏事,它正是驱动我们持续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内在动力。

既为寻路人,亦作点灯人

说到底,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两条并行的道路上:

一方面,我们努力寻找确定性——寻觅可靠的企业、托付靠谱的伙伴、请教权威的专家,如同为自己的事业与生活构筑一道道护城河。

另一方面,我们更需努力成为确定性——通过持之以恒的积累与修行,让自己成为领域的行家、朋友中值得托付的人、家人坚实的依靠。当你的专业能力足够硬实,当你的个人信用足够牢靠,你便不再仅仅是确定性的寻觅者,而是转化为了他人可以倚仗的确定性本身。

这恰如我们规划人生,毕生的修行,便是以“确定性”为最坚实的基座,将日积月累的知识、锤炼出的能力与修养的品格,如同烧制上好的砖石,耐心地、一砖一瓦地垒砌起来。最终,筑成一座足以抵御人生风雨的、挺拔而稳固的金字塔。愿我们都能在漫漫征途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根”,用心构筑。当自身足够稳固,亦能成为他人世界里,一棵可供依靠、赠人荫蔽的参天大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闻宝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52260-1510204.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