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宝联
不要在午夜决断 精选
2025-11-17 08:05
阅读:2162

image.png

那年去北欧旅行,碰上极昼。凌晨时分,阳光仍透过窗帘,一片亮堂堂。楼下街头,一群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还在狂欢,彷佛时间在此地失去了意义。

华人导游告诉我一句令人记忆深刻的话:“极昼时人人兴奋,整夜放纵狂欢;到了极夜,许多人却不得不靠药物对抗抑郁,自杀率陡然上升。”同样的世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会展示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景观。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白天还觉得不过是个小麻烦,到了深夜,就仿佛化成了三座大山,压得人呼吸困难。我自己便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夜里想起一件事,觉得已经走投无路,彻夜难眠噩梦连连;清晨推开窗,旭日一出,又觉得不过“小意思”。

【旭日东升摄影图片】风光摄影_飘飘彩云_太平洋电脑网摄影部落

科学研究给出了合理解释:午夜之后,大脑中的血清素分泌减少,情绪稳定机制开始松动,自控力、判断力下降。认知资源像手机电量一样逐步耗尽,到了深夜基本见红。此时做出的决定,更像是情绪的冲动,而不是理性的选择。

白天,我们被工作、人际、杂务不断拖拽,做出无数大小决定。眼看太阳落山,意志力其实也已跌至谷底。心理学上,这叫“决策疲劳”。当我们以为自己只是再想一想,实际上,是把大脑推到了能力边缘,随时可能掉出悬崖。

而夜晚最大的危险,在于它的安静。干扰虽少了,回声却放大了。人在黑暗中更容易陷入自我审判:反复咀嚼同一个问题,越嚼越苦,越想越糟。即便是一丝忧虑,也可能发展成无路可退的绝境。

极夜中,人们更容易质疑一切意义:太阳升不起来,生活也似乎难以继续。黑暗最擅长做的事,就是放大我们的失败和恐惧。

北欧居民给了我们启示:他们在极夜定时接受光照治疗,维持昼夜节律;他们懂得重大决定等到太阳回来再说;他们知道——人在黑暗中看到的困局,很可能只是光线太差。

一位极地科考队员说过:“黑暗会让人怀疑一切,但太阳证明怀疑多余。”

与其在深夜自问无解的问题,不如把它交给明天。白天的大脑,会给你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阳光普照海报背景背景素材图片下载-万素网

所以,请记住一句朴素的生活哲学:

夜里想不通的事,早上再决定。

不要在午夜决断。夜色遮住的,是理智;而黎明带来的,是希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闻宝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52260-1510501.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