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bwxy197301 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心得。

博文

[转载]生命3.0

已有 2151 次阅读 2020-1-14 09:47 |个人分类:文章转载|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人工智能 |文章来源:转载

图片.png

内容简介 

      《生命3.0》一书中,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对人类的终极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畅想,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 亿年及其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重新定义了“生命”“智能”“目标”“意识”,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将帮你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抓住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演化的焦点。

       迈克斯·泰格马克不仅以全景视角探讨了近未来人工智能对法律、战争、就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变革更为深远之处:在未来的1万年乃至10亿年及其以后,我们能否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与繁荣?宇宙生命发展的终极物理极限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迎来重生,同时又不会陷入危机,丧失生而为人的意义?《生命3.0》这本书将是你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利器。此书对未来生命的终极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想象:生命已经走过了1.0生物阶段和2.0文化阶段,接下来生命将进入能自我设计的3.0科技阶段。

作者简介

迈克斯·泰格马克 (Max Tegmark),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创始人,致力于用科技来改善人类的未来。该组织自成立起汇聚了8000多位世界杰出人工智能专家,包括史蒂芬·霍金、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雷·库兹韦尔、拉里·佩奇等,还获得许多著名组织的 支持,包括亚马逊、谷歌、Facebook、微软、IBM,以及研究了AIphaGo的Deepmind公司。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终身教授,平行宇宙理论研究专家,首次提出“数学宇宙假说”。他还是参与过原子弹研究的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的学生。被誉为“最接近理查德·费曼的科学家”。著有畅销书《穿越平行宇宙》,发表了200余篇科技论文,“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杨立昆是其合著者之一。

目录

赞 誉
       推荐序一  如何正确地关心人类命运
       万维钢
       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推荐序二  重新定义生命
       余 晨
       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看见未来》作者
       中文版序  我们只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
       引  言  欧米茄传奇
       01 欢迎参与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对话
       02 物质孕育智能
       03 不远的未来:科技大突破、故障、法律、武器和就业
       04 智能爆炸?
       05 劫后余波,未知的世界:接下来的1万年
       06 挑战宇宙禀赋:接下来的10亿年以及以后
       07 目 标
       08 意 识
       后 记  未来生命研究所团队风云传
       注 释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猫小默(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577198/

在这本书中,泰格马克对“生命”的定义是一个能保持自身复杂性,并进行复制的系统。

生命有硬件也有软件,硬件是生命有形的部分,用来收集信息;软件是生命无形的部分,用来处理信息。

从地球上生命体的发展过程来看,生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生命1.0:系统不能重新设计自己的软件和硬件,两者都是由DNA决定的。如40亿年前,最早出现的单细胞、细菌等生物。

生命2.0:系统还是不能重新设计自己的硬件,但是,它能够重新设计自己的软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很多复杂的新技能。

人类就是生命2.0的代表。我们的身体通过基因来决定,而个人的认知水平,则是通过后天来学习和塑造。

生命3.0:系统能自己设计软件和硬件,这便是人工智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诞生于人类之手,是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体。他们不仅比我们拥有更高级的智慧,而且能摆脱躯体的桎梏,获得永生。

面对生命3.0,它的出现对人类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科学家们主要分为三派:

数字乌托邦主义者:他们相信数字生命是宇宙进化的天赐之选,人工智能的到来必定能够给人类谋取福利,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
技术怀疑主义者:他们认为人类不可能实现技术突破,创造出通用人工智能,所以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在这其中,也有部分“卢德主义者”,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人类来说必定是坏事,所以会倾尽所有阻止它的到来。
人工智能有益运动支持者:作者就是这一派的拥护者,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本身并无善良或邪恶之分,重要的是研究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摘自: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62617/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57719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3146-1214157.html

上一篇: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下一篇:[转载]阅读中的青年学者 ——2019年度信息资源与数据管理阅读书单
收藏 IP: 61.190.19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