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的时候,我们姐弟4人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妈妈亲手裁剪缝制的,她老人家是小学教师,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要做针线活儿,所以我很小的时候看过妈妈纫针,稍微大一点儿的时候也帮助妈妈干过这活儿。现在体会,干纫针这活儿还真的必须要认真。在纫针的时候,左手拿着针,右手的手指(俺是右撇子)拈着棉线,还得先用舌头把线头儿弄湿、弄尖,再把尖尖的线头慢慢穿入针鼻儿,等过去一部分后,用手指尖儿拉住了,把线头儿完全拉过去,就算是大功告成了。纫针的整个过程需要小心翼翼,眼睛要看得准,手指上的动作也要很细腻,穿针引线的过程更要控制好线路(线头很软、容易变形)和拿捏好时机。“纫针”这种模式的“认真”,最大的特点是准备工作要做充分,目标明确,路线清楚,过程还得真正做到一丝不苟。
还有另一种“认真”,其实是我们常说的“钻牛角尖儿”,其特点是所走的路越来越细、越来越尖也越来越深,最后是只见进去而不见出来。“钻牛角尖儿”的根本态度也是认真的,但因为走进了死胡同,导致效果通常不好——不把牛角尖头打破,恐怕再难出来见个天日,因此这是一个“贬义词”。
其实,牛角尖儿能钻进去殊为不易,其难度也许犹在纫针之上。“钻牛角尖”的阻力很大,所以需要很大的推动力,否则会卡在半路。“纫针”就不同,用的是巧劲儿,用蛮力反而可能欲速则不达,一旦过去几毫米长的线,剩下的顺势一牵就都过来了。这就象有些科研工作,认真都是必须的,但认真的方式却有所不同。
有一种科研,随着工作越做越深入,眼前反而越来越黑(未知越来越多),推进越来越慢,取得一点儿进展越来越艰难,就像钻入了一个牛角尖一样。做这样工作的人可能很痛苦,没有一定的恒心毅力,不和这个问题“摽上”下狠心去拼是无法取得进展的,这是“钻牛角尖型”的科研。还有一种科研,前后都是清楚的,关键就在一个点上,认真地做好各种准备,再有个奇思妙想(巧劲儿),抓住机会就突破了这个点,便一下子豁然开朗,随后便是满盘皆活,从此一顺百顺,这就是“纫针型”的科研。其实这两者之中无论哪种,都是学术发展所需要的,不能简单地否定。而且无论哪种,也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