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我曾经接刘全慧老师的话头“放手让学生荒唐一回”【1】,写了篇“不妨让学生荒唐、生猛些”【2】,算是明确了我的“荒唐观”。今天下午,我看了张晓昱写的“放手的‘荒唐’,其实不荒唐”【3】,在写评论的时候突发灵感,施展开我的“撷英”绝技,从“荒唐”引申出了“慌”和“糖”,写下了“可惜,大多数老师看到的学生多半是‘慌’和‘糖’,却很少有‘荒唐’的”这句评论,并决心以此为核心思想再写篇博文,专心论述一下为何我们可以要学生“荒唐”,而不希望他们“慌”“糖”。
关于“荒唐”,其实刘老师的文章【1】和我的前文【2】已经说得够多了,本无须再言,稍微可以再啰嗦两句的是我可以把这个词拆开来,“牵强附会”地解析一下。其实,学生在学术上“荒唐”的机会不多,要“荒唐”一下或许也只有到知识上的“荒原”,甚至是那种学术上未开垦的处女地上才行,这便是“荒唐”的“荒”了。“荒唐”的“唐”字我也能给安一个新的意义,那就是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唐”。唐朝留给我们现代人的是怎样的印象?自信!开放!学生要“荒唐”,也要先有自信,并且肯开放心扉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才行。
然而,多年的教师经历让我不得不遗憾地宣称,现如今的学生当中敢于抓住机遇“荒唐”一下的太少了,相反,在学习和研究中表现出“慌”和“糖”的似乎不少。“慌”是心荒,心里总是一种没着没落的感觉,就象心里有一大片的荒地,上面没有庄稼可以收割,只有遍地丛生的杂草(心长草了)和荆棘(还带着刺,不小心还可能会伤人)。在“慌”乱的心境下,往往是既看不进书,也干不好工作。“慌”时常还表现为一种信心的缺乏,因此会不相信自己能行,甚至不相信导师和其他同学们能行。关于“糖”,王进老师曾在前几天写过一篇“糖衣研无能”【4】,历数了“糖衣”包装下的研究生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实际上,穿“糖衣”的又何止是少数研究生,在流行包装、化妆甚至整容的时代里,人们有太多的机会和技巧帮助自己穿上一件漂亮的“糖衣”了。“心荒”者,如果要给人一个好的外在印象,就必须弄几层“糖衣”穿穿,嘴上再抹点儿蜜糖,说几句甜腻腻的话出来,这样才好让人接受。不少学生所存在明显的表里不符,就是“糖”的一种表现。还有一种表现是象糖浆一样又软又粘,作风很软而缺乏毅力,为人处事很“粘”,不坚决果断还很依赖别人,结果让人觉得很难缠。
这种“慌糖”与学生的个人能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文化背景等有关,在一定阶段会表现得比较强烈,但若假以时日,悉心指导和磨砺,还是会随着成长而有所改观的。
~~~~~~~~~~~~~~~~~~~~~~~~~~~~~~~~~~~~~~~~~~
参考:
【1】刘全慧:放手让学生荒唐一回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647
【2】吕喆:不妨让学生荒唐、生猛些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986
【3】张晓昱:放手的“荒唐”,其实不荒唐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5604
【4】王进:糖衣研无能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490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