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评价指标”说 精选

已有 6368 次阅读 2010-2-5 21:37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评价, 指标, 协调, 指膘, 凸显

      现在做什么工作,都多少要涉及点儿评价,而凡评价就必有“评价指标”。今天就说说评价指标的事儿。

     凑巧了,临近年关,东北的习俗农村要“杀年猪”【1】,这时城里人也要买上猪肉若干准备过年,而无论是自家杀猪还是去市场卖肉,以前都有个术语叫“几指膘”,说的是猪肉当中纯肥肉膘的厚度有几个手指宽【2】,膘厚则肉多,搁在30多年以前,象“四指膘”那样的肥肉是最受欢迎的。这个猪肉的指膘和我现在要说的指标是谐音,权且再玩儿一次同音字游戏,来个类比。

     其实,“指膘”其实就是关于猪的重要指标,以前在大家肚子里面都没啥有水、买肉的人想多买点儿肥肉回去熬猪油的年代里,为了“四指膘”这个指标,养猪人就必须想尽办法喂猪多吃,还得少活动,这样养得肥肥的才好卖。后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甚至可以“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了,肚子里的油水足了,就不再有人对猪油和肥膘感兴趣了,大家这时候买肉的人更喜欢买瘦肉而不想要肥肉了。这时“指膘”成了不好的指标,而瘦肉成了好的指标,于是养猪人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始在猪的饲料里添加瘦肉精,让猪干吃不胖,多出瘦肉少长肥肉。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喂瘦肉精长出来的瘦肉人吃了会很难受(我曾亲自遇到过一次,吃了这种瘦肉精猪的肉,心脏难受,结果只好把剩下的半盆红烧肉倒掉了),于是,瘦肉精被明令禁止使用了。但不论什么时候,对养猪卖猪的人来说,猪的体重都是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它直接和赚的钱成正比,所以不断传出猪在出售前会被插管子灌水(虐待动物呀!)和注水猪肉的“新闻”。这些,就是关于猪的若干不全是“指膘”的评价指标。

       从上面说的这段“猪指标”来看,有个评价指标还是必须的,否则不好比较好坏。其实有了评价指标也不是就此万事大吉,还要考虑这个指标是不是好用、该不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调整变化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评价指标,对具体做事的人就有了明确的指引和奋斗目标,这样有目的的做事情其实效率是很高的,更何况还有很多专门为了达标而做的努力(其中包括正常的做法和一些不端的做法)呢,这样以来,用不了多久原来那个遥不可及的指标就会比较容易地达到。一旦这个指标达到起来很容易了,作为一个用于合格与否判定的指标被普遍达到没什么,但如果用于遴选和排队,能被轻易达到的指标就不再是一个好的指标了。这么一来,曾经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要因此而改变了。例如,大学里面博士生毕业和教师评职称就常会有发表文章的指标要求,一开始这个指标是要求N篇核心期刊的文章,后来大家逐渐对发表中文杂志的文章已经门清路熟了,这个指标就变成了N+X篇外文的SCI文章了,SCI数量上去了,又要求影响因子,总之会不断地递进,门槛越来越高。但只要要求发文章,无论指标数值如何变,大家总会设法先达到、再超过并搞得多多益善,以至于越发夸张。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会看到象只要瘦肉而少有肥膘的猪一样,我们会看到大量被称为“垃圾文章”的学术论文不断问世,却看不到显著的科学发展和有价值技术进步。这就是以单一指标冒进为特征的“大跃进”,它总是显得很虚很浮,缺乏美感而极不协调。

      事实上,无论何种指标,本质上都是从一个大的有机整体中抽取出来的一个容易量化的局部,人们常用这种局部来作为代表去评价一个整体。在不凸显指标的时候,这个整体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比较协调地发展,可是一旦形成了指标评价系统,人们就会为了疯狂地提高指标而忽视整体的正常发展,其结果必然导致种种畸形和怪异的现象出现。看来,评价指标应该尽量合理和全面,否则没有或者不突出评价指标的作用对事物的自然、协调的发展也许会更好。

参考:

【1】东北民俗——杀年猪,http://cul.sohu.com/20080202/n255039128.shtml

【2】从“四指膘”到不占油,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9-09/16/content_8146321.htm



论文与评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292940.html

上一篇:一个小导游带给我的思考
下一篇:与原创的区别究竟何在?
收藏 IP: .*| 热度|

29 周春雷 黄宁燕 武夷山 赵星 杨学祥 薛长国 鲍得海 诸葛淑媛 余世锋 马占新 陈儒军 刘进平 王德华 赵凤光 杨远帆 吴飞鹏 刘立 马丽丹 刘晓东 苗元华 蔣勁松 贺天伟 李学宽 李泳 刘晓瑭 刘广明 wgq3867 zhaowanfu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