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学术批评,既要敢于,又要善于 精选

已有 5477 次阅读 2008-3-5 06:3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

术批评,既要敢于,又要善于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34日发布

 

开展健康的、实事求是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学术批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需要排除各种非学术的因素,需要与人为善,需要考虑到学术批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平等、平心静气的学术讨论促进学术发展和繁荣。对于批评者、反批评者、发表批评与反批评意见阵地的专业杂志,在发表、组织学术批评和反批评文章时,这些都是重要的。

 

本文想谈谈杂志社在组织和处理学术批评及反批评稿件上的一管之见。在最近媒体热议的“季广茂事件”中, 笔者注意到媒体发表涉及批评季广茂先生著作的杂志社四段报道,仅仅就这些报道来看,我们的杂志社似乎在推动学术批评方面还有工作要做。

 

现在我们无法判断,杂志社在组织和处理相关稿件时是否存在某些非学术因素,我们只是就媒体字面的报道来加以评论。既然“我们始终认为,批评与反批评享有平等的权利”(方宁语),为何杂志社不刊登“反駁鍾華書評的稿件”(方宁语)。而《文艺研究》228日给新京报发来声明(见229日新京报)及《文藝研究》雜志社主編方寧的表示(见33日京华时报),均欠说服力。为何杂志社只接受季广茂本人的反批评文章并且是设置了“本刊在季广茂教授就针对批评者的不当言词做出正式道歉之后,随时欢迎季广茂教授的反批评文章”的前提。其实这一前提大可不必,给人以你不“做出正式道歉”,我就拒绝发表反批评文章的印象。在笔者看来,发表在《文艺研究》杂志2007年第11期钟华教授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的迷失》一文,批评了季广茂教授的《意识形态视域中的现代话语转型与文学观念嬗变》一书,但是作为学术讨论并非意味着只有季广茂教授才有发表答辩意见的权利,任何关注文艺学学术研究的学者或其他非文艺学领域的人,都有权参与讨论,并且给予平等的权利,否则这种仅仅限于两位当事人之间的讨论为何一定要在文艺研究刊物上发表呢?

 

对于组织学术争议稿件的杂志社来说,既然只允许被批评的当事人反批评,为何在发表批评文章前不通报被批评者本人,杂志社负责人的想法实在有点奇特。按照争议的常规让受批评者知情并有足够时间撰写反批评文章究竟于学术有何不妥的,需要那末保密,受批评者没有和杂志社沟通想必有自己的考虑,杂志社现在作出欢迎受批评者本人的文章,而且向报社发表声明,给人的感觉也有点怪怪的。杂志社称对于反批评文章按同一程序、规范与标准处理”,难道我们的学术规范中规定非得当事人本人才能在该杂志上发表反批评文章,这是什么学术批评的规范?

 

文艺杂志主编称:“中国的学术要真正有所作为,就必须营造一种敢于进行学术批评的氛围”。问题在于仅仅强调敢于学术批评行吗?敢于学术批评不能离开学术为公、与人为善、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我们还需要善于批评,这对于学术批评的缺失,同样是重要的。同样一篇学术文章,如果不考虑到善于批评,片面强调敢于,恐怕其效果会事与愿违的。

 

笔者重申《学术批评需要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中的见解 学术批评需要实事求是,以为帽子越带越大、调门越来越高、言词越来越激,就可以获得越来越好的效果,恐怕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实事求是要求学术批评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平等待人,就学术论学术,不要扣帽子、抓辫子、打棍子,攻击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切忌学霸用语和心态 。”“学术批评如果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学术批评和反批评双方易于良性互动,而不至于因学术意见分歧而激化冲突,甚至引发有违背学术道德的言行的泛滥。在这里宽以待人和严以律己都很重要,学术批评不是整人、训人、挖苦人、骂人。有了宽以待人和严以律己的心态,学术批评有望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的媒体在发表学术批评文章时需要切实注意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原则,给予批评者一方和反批评者另一方以平等的发言权,这样有利于学术评论的良性互动,学术评论杂志切忌门户之见,运动员兼裁判员,否则可能妨碍学术批评的健康开展。” 黄安年的博客/2008226日发布)如果我们的组稿和编辑指导思想一味强调“敢于而忽视对于“善于”的把握,那么学术批评真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附:相关报道:

    *****************************

    方宁(《文艺研究》主编)

     《文艺研究》愿意给批评者和被批评者提供理性的批评平台。我们始终认为,批评与反批评享有平等的权利,当事者应以合乎文明与道德的方式展开讨论。

(北师大教授攻击川师大一教授为“屁眼教授”http://cd.qq.com  2008022410:21   新华网)

http://cd.qq.com/a/20080224/000025.htm

*****************************************

“中国目前学术泡沫众多,与学术批评的缺失直接相关。”《文艺研究》杂志主编方宁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学术发展与学术批评须臾不可分离,中国的学术要真正有所作为,就必须营造一种敢于进行学术批评的氛围。而目前中国学术界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学术批评的缺失。他说,某些学者习惯于对别人的作品唱赞歌、说好话,也习惯于别人对自己的作品唱赞歌、说好话,互相吹捧;某些学者则有着两副面孔,对某些作品私下议论时慷慨激昂、敢于针砭,等形成文字时,却畏畏缩缩、躲躲闪闪,不敢提出批评意见,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学术进步。

面对学术批评,学者应该怎么做?

?

20080227

作者:肖国忠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 2008227日)

http://www.jyb.com.cn/comments/sz/t20080227_144642.htm

*****************************************************

<文艺研究>""季广茂反批评 教授称"乐于考虑"

20080229 10:15 来源:新京报

 

  钟华教授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的迷失》一文发表于《文艺研究》杂志2007年第11期,该文批评了季广茂教授的《意识形态视域中的现代话语转型与文学观念嬗变》一书。昨天下午,《文艺研究》给本报发来声明,表示欢迎季广茂撰文反批评。对此,季广茂表示,“这是一个很积极的态度,我现在乐于考虑。”

 

  《文艺研究》

  欢迎季广茂的反批评

  《文艺研究》的声明表示,该刊近年来致力于学术批评实践的探索,希望通过学者之间认真、深入、坦率的交流、论辩,促使当前学术批评缺乏的状况有所改善。为此,该刊相继开设了“当代批评”、“书与批评”等栏目。

  该刊称,“书与批评”(原名“书评”)栏目自开设以来,杂志社遵循几条原则:()在学术规范与质量的前提下,尊重作者个人的观点与表达方式。()无论被批评者选择在本刊或别的媒体回应,或者不作回应,均表示尊重。()若被批评者要求在本刊回应,杂志社确保反批评与批评享有同等权利,包括提供同等篇幅,按同一程序、规范与标准处理,并尽快安排发表。

  声明还说,钟华教授的批评文章发表于本刊2007年第11(1110日出版),至今已3个半月,其间季广茂教授没有向本刊提出回应的要求。200822日,《文艺研究》编辑部收到《切勿在“嬗变”中迷失》一文,作者自称是季广茂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

  对于《切勿在“嬗变”中迷失》,编辑部有三点意见:()此文作者是文章的惟一责任人,文中所有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此文的处理,与“书与批评”栏目坚持的“确保反批评与批评享有同等权利”的原则无关。()本刊按审稿程序和标准对此文的处理结果,与被批评者的回应要求没有关系。声明的最后说,“本刊在季广茂教授就针对批评者的不当言词做出正式道歉之后,随时欢迎季广茂教授的反批评文章,并按照‘书与批评’栏目编辑原则处理。”

  季广茂

  希望坏事变好事

  在本报收到《文艺研究》声明之后再次采访了季广茂。季广茂说,“给《文艺研究》写反批评文章是我治疗心理创伤的一条途径,也是清理泼在我身上的脏水。大家就看见教授骂人了,但是没有想到激发他骂人的原因。我也希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上,以良好的专业素质、敬业的精神、有基本的善意展开真正的学术批评。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坏事变好事。”(记者张弘)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8/02-29/1177854.shtml

 

*************************************8

北师大教授季广茂详解骂人事件()

20080303 05:12 来源:京华时报

 

  《文藝研究》雜志社主編方寧表示,鍾華的書評發表後,季廣茂從未和雜志社聯系過,也沒有給雜志社投過反駁鍾華的文章。直到他在博客上用非文明的方式回應鍾華兩個月後,他的一位學生纔將一篇反駁鍾華書評的稿件送到雜志社。方寧說,《文藝研究》願意給批評者和被批評者提供理性的批評平臺。但是,季廣茂的學生並非被批評者,他無論在思想上、觀念上還是學術水准上,都代表不了季廣茂,因此,雜志社沒有同意刊發此文。

北师大教授季广茂详解骂人事件()20080303 05:12 来源:京华时报

http://news.sina.com.cn/s/2008-03-03/060615061439.shtml

**********************************************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6932.html

上一篇:再谈学术批评需要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兼答季广茂学友
下一篇:美国现代化和外来移民(文字稿)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