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熟悉的陌生人与陌生的熟人

已有 4927 次阅读 2010-9-5 16:44 |个人分类:杂七杂八|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熟悉, 陌生

据有的学者研究,将“熟人”提炼为学术概念,始于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而最早对陌生人进行研究的是德国学者齐美尔教授,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现代社会是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生病了,不认识的医生凭着他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修养为素不相识的病人看病。衣食住行,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均由不相识的人提供保障。这样的社会强调理性,强调规范,强调效率,它需要按章办事,需要按程序运行。善解人意的、酸不溜秋的、偏执叫板的、神神叨叨的、哭笑不得的,一切的一切演奏了陌生世界进行曲。

 

其实,学术可以成为一个饭碗,但它不为学者所独享。有的人自以为是,以为出了两本书,发表几篇文章就有多么了不起。个别人错误地理解道德,错误地理解道德精神。假若有人可能无意地伤害了你,如果你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选择故意伤害别人,还妄谈什么道德?在我看来,道德、法律、舆论跟武器一样,都有可能伤害别人。有一段时间,国内的学者们讨论道德底线,普遍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很耐人寻味。求真是一种可贵的学术精神,宽容则是一种可贵的学术境界。“有为”是一种作为,“无为”则是一种境界,甚至包含着更大的作为,往往是皇上才更喜欢“无为”的牌匾吧。具有求真精神、勇往直前的学者是值得敬佩的,但一个人到了近乎吹毛求疵、得理不饶人的份上也是挺可怕的。严于律己,值得称道,同样要求别人,就近乎苛刻了,别人惹不起你,总可以躲得起你吧。

 

季羡林先生在2001年2月21日写就的《知足知不足》一文中写道,“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肆,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枚毛锥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的。”季老说到的人今天依然很多,很像一种流行的疾病,大有年轻化趋势。有些人直接被老百姓称为烧不熟的、煮不烂的家伙。鲁迅兄弟为什么翻脸?原因很多,我个人以为他们明显地理由他们是他们的性格太相似了。人人皆可从事一些学术探索,水平高低是另外一回事。重要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感受、视角,反倒有独特的价值。

 

因为网络,因为工作,因为生活,我们常常结识了一群陌生的熟人,同样,我们也会因为工作,因为生活,有一些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青年男女,因为某个机缘,情投意合,又因为某种变故,而反目成仇,耿耿于怀,形同路人。有的人有一见钟情的幸运,有的人有“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感慨。快意恩仇,不一而足。同门师兄师弟、师姐师妹,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从对方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惺惺相惜,标准的同行是一家。又因为某个场所的论争,某个项目的争取,某个署名的前后,某个分配的不均,闹个不欢而散,从此分道扬镳,或恶语相向,或熟视无睹,应验了一句老话,同行是冤家。同行到底是一家还是冤家,取决于彼此的对待,有时还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因素。同一部门的同事,因为价值取向的不同,闹翻了天,撕破了脸皮的也大有人在。你认为他平庸无能,他认为你惹是生非;你认为他抄袭剽窃猖狂,他认为你不切实际幼稚;你认为他耍小人伎俩,属于“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他认为你缺乏生存技能,不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环顾四周,总有一些被社会认可的成功人士,当一个人知道他们的全部之后,至少有一些人所谓成功便显得有点滑稽可笑,甚至可以鄙视。因为昼夜兼程追逐成功,他比别人多苦了,多劳了,多吃了,也多喝了,大家都知道这一面,大家往往不知道的是他的另外一面:他可能被拘留了,可能被关押了,或者已经丧命了,还有一些人正在通往哪个方向的路上。

 

他可能因为抄袭剽窃了,所以成果丰硕了,所以课题众多了,所以经费充足了,所以提拔重用了,他留下了副处长、处长、书记、副校长的成功轨迹(诡计),他终于可以在他的名片上写上与政府要员级别相当的“同志”了。他可能会得意地说,“教授算狗屁”,其实,知道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才算狗屁教授。

 

只要社会有漏洞,坏人就有能量,坏家伙的成功舞台甚至可以更宽更大。如果所谓的纪律委员会解决问题的态度更认真一点,解决问题的视阈和思路更宽广些,可以真正过滤人渣,偏偏他幸运地遇到了朱(猪)书记,蒙混过关。有一句话说得好,“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滚烫的爱恨情仇,经过岁月的风雪雨霜,冷却了,凝固了,冷漠了,仿佛火山爆发后生成的岩石一般。

 

有的部门,表面平静,实际上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状况大有人在。缺乏同舟共济的职业共识,缺乏科学公正的价值坐标,缺乏肝胆相照的理解与沟通,原因不一而足。没有什么爱可言,甚至也没有什么恨可言,有的只是司空见惯,有的只是平淡冷漠。

 

经过生活的洗礼,经过工作的锤炼,一些熟悉的人更加熟悉了,甚至亲密了,另外一些人则更加陌生了,冷漠了,甚至冷酷无情了。隔着生活光怪陆离的哈哈镜,人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卑鄙者”高尚了,“高尚者”卑鄙了。有时确实就是,有时则不全是。

 

与之相反的情况,则是熟悉的陌生人。有一些人,我们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们有过充分友好地交流,但是,如果面对面走在马路上,我们一定会擦肩而过,因为我们并没有见过面。

 

有一位老师,因为工作与我们邮件往来多年不断,彼此鸿雁传递情谊,嘘寒问暖,一直没有机会谋面。在一次会议上,终于联系上了。颇有些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感慨。正午时分,我们聚会在一起,晚上酒会,我们又选择在一桌,随后又一同喝茶聊天,都已经子夜时分了,我们还在杯酒言欢、推心置腹呢,简直就是相见恨晚了。也许,少了些磕磕绊绊,省略了些繁文缛节,在彼此的心目中,都保留了对方的美好。这不正是我们所熟悉的陌生人吗。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946-359590.html

上一篇:大学书记校长密集高调到中学当导师我看不懂
下一篇:东南大学开学典礼靠“古文奇才”出奇制胜?
收藏 IP: 221.226.44.*| 热度|

3 赫英 侯成亚 曾庆平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