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现场外的掌声——中央音乐学院章红艳教授谈弹拨之美

已有 5430 次阅读 2010-3-13 20:22 |个人分类:边看边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琵琶, 民族音乐, 章红艳

有一场讲座,今天下午2点半开始,大约4点半结束。新时间,老地点。

有很多次机会,错过也就错过了。到现场,听真人真说真弹,感受就是不一样。我的感受就是,不听白不听,听了不白听。

我不是音乐发烧友,但我喜欢听。章红艳是谁,是干什么的,我一概不知道,反正海报上写人家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我想,一个人能够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本身就是不简单的。就像我认识的几位朋友,在工作多年后,还有能力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工作,不用赞美,就知道这都是人才啊。能够认识人家,我们足以感到自豪。我曾经诱导一个朋友开了博客,人家直接封我是“博导”,听了心里有多舒服,人才和一般人说出的话就是不一样。就是因为看到了海报,又有一点时间,便赶过去凑热闹了。一个零起点的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成见,也无须比较,你感到好就说好,感到不好就说不好。所谓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幸运的是,章教授表达的观点赢得了现场的掌声,也赢得我的共鸣。我没有带任何可以记录的东西,就凭着自己的记忆写一点印象与感受吧。

她说自己从7岁开始学习琵琶,在她不懂事的时候,她的父亲把她领进了民族音乐艺术殿堂。如果一个人到懂事的时候,再想去学习民族音乐,事实上已经错过艺术学习的黄金时间了,是不可能成为艺术家的。父辈的眼光、信念、执着、坚持,当然还有必要的经济基础、家庭条件和个人禀赋,才有可能把孩子训练成为音乐艺术家。这和那些琴童所走过的路大同小异吧。

她很感激她的父亲,通过学习琵琶,让她领悟了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我很是感慨,如果在播种的季节,家长错过了机会,孩子便也错过了机会,儿童成长成才的关键期理论非常重要。中国的莫扎特、肖邦、贝多芬,都一定会在家长的疏忽中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艺术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与父母关系非常密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艺术生命的生死存亡甚至就掌握在家长的选择之中,家长未必能够造就一个音乐艺术家,但家长一定会耽误一个潜在的音乐艺术家。艺术之生命犹如人之生命,包含着不可控制的人生宿命:阴错阳差的专业选择,云谲波诡的职业方向,气象万千的人生旅程。

她提到,有不少家长很高兴地告诉她,自己家的孩子都已经钢琴十级了,如何如何。她说,我们音乐学院是无级的,不是看你考了多少级,而是看你是不是真正符合音乐人才的选拔条件,要看一个人的音乐细胞、艺术天赋、兴趣爱好及实实在在的通过训练的音乐才华。考级不重要,最多增加一点参考分。这样的话非常在理,但肯定会让不少家长失望。他们大都是望子成龙的人,他们甚至为了孩子而孤注一掷。其实,家长们不要一厢情愿,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古训言之凿凿,只是家长依然喜欢我行我素罢了。我感到,越俎代庖,溺爱,十个家长九个有嫌疑,可怜天下父母心!

她还举例和我们开玩笑。她和我们谈起白居易的著名诗篇《琵琶行》,她戏称自己也就是个琵琶女,别的不行,就是琵琶行。另一层意思,自己背着一把琵琶浪迹天下,行走在世界各地。她举了个实例,通过自己的演奏,征服了一向严谨和有优越感的德国人,因为在德国人眼中,中国的音乐一点也不准,土的掉渣。她娓娓道来,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曾经的成功,那一刻,她仿佛就是身怀绝技的功夫大师。在世界上各地弘扬民族文化,真是非常难得的文化大使。琵琶就是一门弹拨艺术,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音乐是什么?她通俗地告诉我们,就是相当于自己到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户外洁净的地方吸纳新鲜空气。不要说什么自己不懂音乐,如果从懂的角度谈音乐,她说她自己也不懂音乐。喜欢不用太多理由,有太多理由的未必喜欢。你看人家说得多好,没有不懂音乐的听众,只有不擅演奏的音乐人。出现了问题,不埋怨听众,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寻找问题,这样的老师能够不受到大家的欢迎吗。我们可以抱怨几个人,我们怕是不能够抱怨一大群人。

她还给我们放了有她参加的演奏的音像片段,如果大家喜欢了,就会乐意地接触民族音乐,就会主动寻找她的音像资料。听众也有个培养的问题。我想,潜在的听众很多,艺术家应该先宠着听众,然后再指望听众关心自己甚至宠爱自己。阳春白雪也应该多接触下里巴人。在此意义上,章教授确实做得很好。

她认为,我们的“戏园子文化”使观众常常在观赏演出的同时聊天、磕瓜子、喝茶,这与西方音乐来自宫廷沙龙和教堂音乐,环境安静,大家穿着正式、肃穆地聚集在一起进行艺术欣赏的习惯不同。音乐厅文化虽然源自西方,却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形态和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而文明是需要学习的,大家不懂,你总不能怪大家,不知不为过啊。理想的境界就是让中国听众聚集在音乐厅里,静静地聆听与感受音乐的优美和崇高。

有一次,她去国家大剧院听一家著名乐团的音乐会,发现开演后听众还在随意走动,一个乐章被掌声多次打断之多,指挥在台上尴尬莫名。她在自己的音乐会中加入音乐厅文化的讲述,告诉大家,音乐应该怎么听,怎么保持安静,怎么鼓掌。音乐厅更应该是一个音乐学校,演奏员也应该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她鼓励大家在感到满意的时候,在一曲终了之后,可以现场喊叫,抒发自己对音乐、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她随后的表演现场,很快就有了叫好声,果然灵验,没有了拘束,确实是发自内心!

赵本山演《不差钱》,她坚持琵琶演奏“不插电”的原则,她要让所有听众感到原汁原味的纯粹音乐。她不光嘴上说说,不光有音像展示,更加难得的是她现场不用扩音设备、本色演奏,我离得很近,看得清楚,也听得清楚,那真是天籁之音啊。有一段话我可能没有听清楚,她好像说肉的声音最好听,她指的是清唱吧。她说演出的现场要安静到一根针落地都可以听见。我们欣赏了《十面埋伏》、《草原英雄小姐妹》、《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的精彩片段,还有一个与项羽有关的曲目《霸王卸甲》。这个时候,仿佛一个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琵琶女横空出世: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且弹且谈”,章红艳名副其实,艺术红火,炉火纯青,可以想象,年轻的时候人一定长得艳丽,因为现在丰韵依然。人们喜欢用漂亮来形容美女,其实,修养、性格、气质这些才一个女人美丽的要素,具备了他们才可以称为美丽的女人。不言而喻,章教授应该属于一个地道的美女。在我看来,女性之美是有不同的阶段的,二八之前,拼的是天生丽质,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随后,更多地注入社会文化。一个女人是否美丽,怕是要到35岁以后才能见分晓。什么七年之痒,大约就是美丽与否的决战时刻。

人总有自己的关键年龄。我觉得,诸如18、28、35、40,才是一个女人具有时间节点意义的关键年龄。恋爱、结婚、生子、事业、情变,怕是像24节气表一样,都要参照行事了。如果统计学家高尔顿先生在世,他一定会兴致勃勃地研究数字与成功、转型、变化的关系。“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一个人能够把分寸拿捏到恰到好处,其实很不容易。经过长期修炼之后,于举手投足间显现出的神韵挡都挡不住,这就是所谓慧于中而秀于外,这就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章教授以艺术、性格、魅力,影响感染着我们,确实能够感到琵琶是一种富于个性的、穿透力很强的乐器。我注意了一下礼堂,坐得大多是退休老头老太,很少有大学生、中小学生,他们一定都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吧。幸会一位有实力走向世界的演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有少小训练出来的童子功,这可和少林工夫一样,属于中国功夫啊,也是普及中国音乐文化的好老师。人家衣着得体,气质高雅不俗,举手投足间的从容自信,看得见,听得着,也感受得到。人文交流需要面对面,学习也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一直想听讲座,只有这一次,算是我完整地听下来了。另有一次,我去晚了,只听了接近尾声的钱文忠讲座。钱因为参与到著名学者季羡林的书画风波、“乌龟门”事件一度非常走红,更因为《百家讲坛》而为大众所熟悉。季老逝世,他给季老双膝跪地磕头的照片通过媒体而传遍世界,我戏称这是复旦大学教授给北京大学教授磕头。他谈礼、谈仁、谈义,表示乐意和大家交流,当大家靠近他时,他溜之大吉。他被大家私底上议论为说一套,做一套。也许他很忙,无暇和大家交流,也许他根本不愿意和大家交流。满嘴仁义道德,骨子里有一种精英的居高临下,这样的学者多着呢。

反观人家章老师多实在,又是交流,又是签名,有一部分幸运观众还拿到了她的礼物。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也随大流,跟上前去凑热闹,一睹音乐艺术家的风采,并拿着会场发放的年历纸请她签名。她愉快地同意了,“章红艳2010.3.13"字写得遒劲有力,飘逸潇洒,一如其琵琶演奏,这可是出自出神入化的艺术家之手噢。

看到影像资料上出现了白居易的《琵琶行》诗篇,就让我们看着屏幕往下诵读吧: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章教授“且弹且谈”,我们就“且听且挺”吧。艺术家是一群吃着宠爱、喝着赞美、看着鲜花、听着掌声长大的“另类”,是小资时代的宠儿。有一本书,名子就叫《有了快感你就喊》,写字不太容易的时代,大文豪白居易听了小女子的琵琶都做了篇诗文,在作文相对容易的互联网时代,咱们小网民听了大艺术家的琵琶更有理由做一篇网文吧。敲打文字,记录感受,权当再给艺术家一些现场外的掌声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946-302670.html

上一篇:知名教育学家朱小蔓教授撰万言长文阐释“鲁洁教育学术思想”
下一篇:焦点访谈西交大
收藏 IP: .*| 热度|

5 吉宗祥 贾利军 侯成亚 唐常杰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