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国际会议论文为什么不能用来评职称? 精选

已有 33688 次阅读 2012-9-29 09:5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 职称, 国际会议, center, white

参加两个重量级国际会议的感受(三):国际会议论文为什么不能用来评职称?

喻海良,2012/9/28

 在参加Metalforming2012会议时,一位教授向我感叹他们学校在教师考核中的做法,就是会议论文已经不能够用来进行职称评定了,也因此,大家越来越不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近来,国内会议办的越来越多,或许会议论文有超过期刊论文的趋势。我的邮箱里面,每年至少能够收到5-8封关于国际会议的邮件。然而,这些会议中,真正有历史传承的不多。可能是学校人事部分看到部分会议的质量下降,也因此全然否定了全世界所有的“学术会议”,这种做法,无疑是简单的,一刀切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更是不懂学术的。

AMPT系列国际会议为例,创始人为HassimTravis等都是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主编、编委,该会议以前的论文都是在该期刊发表。虽然近年JMPT换了主编,但该会议的影响力已经非常非常大了。Metalforming系列国际会议也是如此,最开始有伯明翰大学和AGH科技大学的著名教授合办,该会议的论文以前也是在JMPT期刊发表。以上两个会议的影响力,应该远远超过国内某些一级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当然,时至今日,这两个会议的大部分论文依然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

在学校职称评定不认国际会议论文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又开始大张旗鼓地鼓励学生在NSC、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了。对那些能够在这些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重大奖励”。NSC一篇20万元,一区期刊一篇5万元。看了这样的新闻,有时候不知道是笑好,还是哭好。如果是笑,我要说,我也要好好做研究了,争取发表一篇NSC。如果是哭,我要说,我所在的方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在NSC上有突破了。特别是如果有一天,学生觉得这几个方向没有机会突破NSC,好学生都不来这个专业了怎么办?

作为学校领导,为了学校发展,是应该指定一些政策对学校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也只有制定一些政策才能体现出“领导”的作为。当前背景下,国际上的潮流是建设研究型大学。而研究型大学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实现的,主要表现在该校的研究成果。而研究成果中,对于国内的那些奖项根本就不予以认可。他们看重的是是否有原创性成果发表在那些行业一流期刊上。关于一流期刊的认定,以前澳大利亚有A*ABC之分,中国科学院也有一个SCI期刊分区。然而,澳大利亚基金委看到了该分区的缺陷性,因而于前年取消了该分类。的确,在他们的分区中,中国科学属于C,而机械工程学报属于B,很显然不合理。至于中科院分区,我也指出过它的不足,一切只以影响因子数值为依据,不考虑期刊发展历史。如刚刚被SCI剔除的ASL期刊就列在该分区的第3区中。显然,这种不合符实际情况。也因此,个人感觉这些做法都是杀鸡取卵,为一时利益,放弃学校长远发展。

关于学校领导这两种政策导向具有的坏处,无疑是极大的。

1)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通通不参与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国际会议,也因此其它学校看不到他们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试想,持此以往,若干年以后,这些行业里面的人谁还会在乎该学校?参加国际会议,不只是发表学术论文,更重要的参与学术交流,向国际同行表明我们依然在从事这一个行业,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估计,在这种背景下,10年后,该学校即使发表论文很多,但也会被学术同行淡忘。

2)如果一个学校只鼓励发表那些“一区”期刊,很显然,该学校的“质”应该会在表面上得到提高。但是,这种“质”是在导致整个学校学科发展不均衡的前提下。如果做材料成型的人全部去研究材料物理、化学,全部争取把论文发表到那些一区期刊,那他们原来的本专业还是该专业吗?在这种背景下,一代人不会影响学校学科的发展,的确,那些教授依然有能力讲授这些专业的课程。但是,两代人以后,他们新留得那些人还有能力讲授那些专业课吗?

学术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术交流,反映当前国际上大家研究的问题。通过交流,改进自己的研究思路。如果一个学校不鼓励大学教师参与国际交流,这不是走向闭门造车?大学领导可要想想清政府的发展之道!

我的建议是,和学校认定学术期刊一样,每一个专业也认定一些有知名度的会议。同时,也不要一刀子否认新开展的会议,的确,这些都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当然,那些只为了挣钱的会议,就另当别论了。



论文与评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889-617764.html

上一篇:参加两个重量级国际会议的感受(二)诺贝尔奖获得者照样不中基金
下一篇:最后学生送退休的导师一把“铁锅铲”
收藏 IP: 203.219.217.*| 热度|

23 孙学军 赵美娣 强涛 屈林 曾宇怀 韦玉程 高文元 梁建华 唐常杰 王志杰 许勇 高正明 苏力宏 刘晓松 肖振亚 褚昭明 李志俊 陈筝 王志杰 梁亮 lihy fansg cly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