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江㹠人立大江中(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五十六)
2025-7-2 07:19
【清】盛乐《潮王洲篷艇歌为寓客黎丈质存作》:篷艇何逼窄,窗大一升楣按额。几上摊书两三卷,左右不得舒双腋,纵之衡之得七尺。逼窄篷艇虽逼窄,波叠如山龙怒赫,朔风卷起黄牛石。江㹠人立大江中,画舫楼船都狼籍。逼窄不逼窄,篷艇稳载三山客。 潮王洲:明代南昌有“七门九洲十八坡”,潮王洲为九洲之一。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7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江猪与?白骥与?(读图偶拾378)
2025-7-1 10:09
章贤,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专业从事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生态保护工作三十多年。以下是章贤拍摄的白鱀豚和江豚图片—— 白鱀豚① 白鱀豚② 江豚 江豚 白鱀豚,江豚,两种生活于中国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的鲸类动物。白鱀豚有长喙、有背鳍,背部为青灰色,腹部为白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6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浪峰时见江豚立(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五十五)
热度 1 2025-6-30 06:23
梁子桐《江豚江豚我们爱你》:小江豚,会撒娇,蹦上空中对我笑,头儿轻轻点, 尾巴悠悠摇,它说三峡碧水清,它夸宜昌山花俏。 小江豚,真可爱,凌波踏浪好逍遥。潜行如鲸游,出水像虎跳。它说三峡鱼虾鲜,它夸宜昌生态好。 2025年6月15日,宜昌市首届“江豚杯”中小学生诗歌创作大赛颁奖,市明珠小学301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75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白鱀豚之谐音表述几则
热度 1 2025-6-29 06:40
《尔雅》收录“鱀”字。晋代郭璞《尔雅注》:“鱀是鱁。鱀,䱜属也。体似鱏,‌尾如䱡鱼,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标准的白鱀豚形象。 白鱀豚,生活于中国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的鲸类动物。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68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江豚舞,江鼍吼(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五十四)
2025-6-27 08:24
周在炽《玉潭·调寄蓦山溪》:玉潭千尺,横瀉西宁秀。霖雨酿深澜,停不住、水皮重皱。晚天一色,空际远蓝拖,岩花闹,狂风骤,恰是春时候。 垂杨两岸,掩映春光漏。茅屋是渔家,看几处、芦檐低覆。一声欸乃,明月棹歌还。江豚舞,江鼍吼,人傍阳春宿。 周在炽(1725-1781),字而昌,号平山,湖南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811 次阅读|2 个评论
瞥见江豚迎浪舞(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五十三)
2025-6-25 05:45
【清】钦琏《雨中江行,次李五峰苦雨原韵》:阴雨凭君自掩扉,舟行我觉意多违。迷离远岫依稀是,飘泊孤蓬去住非。瞥见江豚迎浪舞,定知石燕拂云飞。廿年饱历风波味,咫尺乡园未得归。 【唐】许浑《金陵怀古》颈联“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钦琏,字宝光,号幼畹,长兴(今浙江湖州长兴县)人。清雍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13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恨杀江豚浮水出(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五十二)
热度 1 2025-6-23 08:08
【明末清初】吴景旭《冯孟常入楚,覆舟小孤山下,同人痛之,徵言赋挽》其二:天诚不欲护才人,何不文章并灭湮。落笔偏题黄绢好,问心更表素丝纯。只缘评鉴多行世,翻被声名转误身。恨杀江豚浮水出,白头浪里哭青燐。 吴景旭好友冯孟常入楚,乘船沿长江行驶,在安徽宿松小孤山覆舟,吴景旭作诗挽之。黄绢:《曹娥碑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121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宋人王质释“江豚”
热度 1 2025-6-22 06:23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渐渐之石》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宋】王质《诗总闻》,先引“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85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白鱀掀舞占风祥
热度 1 2025-6-21 09:28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人(今江苏淮安)。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有《柯山集》《张右史文集》《宛丘先生文集》。苏轼“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 绍圣元年(1094),张耒出知润州(隋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99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5 0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