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上海之行:未来与温度
2025-5-26 14:40
上海之行:未来与温度 从大农村澳洲到上海出差,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知道该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由于提前会议一天来上海,有机会领略一下魔都的风采,似乎提前进入了未来世界。 有学生来机场接我,我本来想客气一下以显示自己的独立精神,不用接,我自己能搞定。后来研究手机上各种打车,订餐等很多 ...
687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未来的国际会议可能是这样的:
热度 1 2025-4-20 16:13
未来的国际会议可能是这样的: 1. 科学家会越来越孤独。科学家和AI的讨论可能会比科学家之间的讨论更加高效。这里的高效是指AI“联想思维”的能力太强大了。AI的知识联想能力当然会出错,当然有可能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是由神经网络的贝叶斯概率原理决定的。但以笔者的测试AI 的联想能力尤其是联想的总结能力大多 ...
600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第一堂课
热度 1 2025-3-9 07:30
第一堂课 今天我的博士生为了下周的博士答辩做了一次rehearsal 。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还算成功,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太紧张,全程没敢看下面的观众一眼,有时可能也会假装往下面扫一眼,我敢确定他没敢和任何一个眼神进行交流。这就跟新人学开车,在并道的时候,按教练的指令要求回头观察后面和右边的车,因为紧张,头是 ...
795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教师节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热度 1 2024-9-10 08:42
教师节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 关于这个问题刚和 AI 聊了一下,它是这样解释的: “ 传道授业解惑”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 ‌ 《师说》中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三个核心职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 ‌ ‌ “传道 ‌ :指的是传授 ...
74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做题和做科研
热度 5 2024-8-25 08:57
做题和做科研 昨天我问我的博士生,你当年考研究生的时候数学都考了哪些?学生回答,高数(微积分),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我问,这三门数学是什么关系?学生沉思片刻,老实回答说,之前没想过这个问题。 记得上学期我教有限元这门课,讲到一根柱子从上面压会产生buckling 失稳的问题。学生问我为什么 ...
8586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5
由科普说开去
热度 3 2024-3-10 10:36
由科普说开去 这两天,“介观热力学“这个群很多教授学者对科普的重要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也忍不住表达了一些我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首先,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理解与学习。什么是数学思维,什么又是物理思维,工程思维?这些其实需要高人去引导,去启蒙的。这些启蒙与引导 ...
731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AI大背景下教育该何去何从?
热度 4 2024-2-18 11:02
AI大背景下教育该何去何从? 什么是AI人工智能?其基本思路并不难,简单地讲就是神经网络 + 大数据。这个思路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近些年因为大数据的完备,更重要的是计算机能力的大大提升,它的强大能力才得以展现。然而它的基本数学仍然是微积分+线性代数 + 概率统计 + 优化算法等非常基础的 ...
8419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科研与教学的交汇
热度 3 2024-1-27 14:12
科研与教学的交汇 很荣幸入选科学网年度 10 篇优秀博文。科学网编辑联系我让我就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做一个发言。发言总是让人有点紧张,于是打了一个草稿,显得胸有成竹的样子。 我今天想简单讲一下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我今天不想谈教学和科研之间即是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说矛盾是因为时间总量是一定 ...
850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回国参会小感
热度 4 2023-11-1 05:45
回国参会小感 过去的一周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第16届国际非连续变形分析会议(ICADD-16),颇有一些感触与大家分享。 首先这个大会是著名美籍华人数学力学家石根华先生一手创办的非常专业的一个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六届,参会嘉宾高手云集,享誉海内外。说起来,我跟石先生很有缘,我们竟然是来 ...
14942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9 1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