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的国际会议可能是这样的:
1. 科学家会越来越孤独。科学家和AI的讨论可能会比科学家之间的讨论更加高效。这里的高效是指AI“联想思维”的能力太强大了。AI的知识联想能力当然会出错,当然有可能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是由神经网络的贝叶斯概率原理决定的。但以笔者的测试AI 的联想能力尤其是联想的总结能力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的,这对于科学家基于联想思维的创造性已经足够了,更别说在没有AI 之前科学家基于自身联想能力的创新与犯错也是相伴而行的。
2. 传统国际会议的作用无非就是科研人之间分享观点,互相启发。未来的国际会议,必须要邀请AI参与,因为AI拥有最强大的文献回顾能力。至于说与会人员的工作是不是从0到1的创新,AI 似乎更有发言权。
3. 未来AI能彻底取代人类搞科研,搞创新吗?我觉着就创新而言,最后的临门一脚仍然要靠顶级的人类科学家来完成。AI还不具备这种临门一脚的能力,人类也不希望它将来有这个能力,这是AI的伦理问题。
4. 国际会议上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是质疑。AI有提出问题,质疑的能力吗?以笔者对Chatgpt, Gemini,和Deepseek 等的使用经验,AI 当然有提出问题,质疑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逻辑推理。虽然目前的AI还不能和人脑的逻辑推理相提并论,尤其对一些人类的常识,AI经常犯错。但对复杂问题的推理似乎AI更在行。
5. 未来的国际会议可能会变得非常简单,远程,线上会议会成为主流,如此,大家会少了不必要的social,讨论问题大家会直奔主题,AI作为与会者因为不懂人情世故,所以会很高效。
6. 如此国际会议还有意思吗?对人类而言有意思的地方不是最后的成功,而是犯错的过程。未来的国际会议就是科研人聚在一起讨论彼此犯的错哪个更可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