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能用手指辨别颜色,你信吗?
热度 15 冯大诚 2015-6-11 07:38
我能够用手指辨别颜色,你信吗?显然不信。我们只能用眼睛辨别颜色,说能够用手指辨别颜色的,显然是胡说。 但是,手指和眼睛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它们都是我们用以认识世界的工具。眼睛能够看清眼前物体的颜色,而手指能够感觉到所触及物体的软硬、温度等。它们各有所长。 能够感知外界物体的还有耳朵。眼睛能 ...
个人分类: 教育|7303 次阅读|29 个评论 热度 15
一盆虎尾兰的故事
热度 13 冯大诚 2015-6-9 07:40
一盆虎尾兰的故事 我和我太太都是不会养花也不愿意在家里阳台上养花的人。有时候朋友送来一盆花,也就等干了就浇点水,花开了就看看,不去做翻盆、施肥、剪枝之类的事情,最后盆花寿终正寝拉倒。如今的阳台上,只有一盆金边虎尾兰。这盆虎尾兰,在我家的阳台上,生活了有六年了。我们也不怎么去管它,过个把星期,想 ...
个人分类: 教育|8145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13
我是“教科书”派——说说我吃什么油
热度 30 冯大诚 2015-6-3 07:37
本文基本思想:写在科学类教科书上的东西,一般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考验,是学界的共识,而且是基础性的知识,由它出发,可以举一反三。我们掌握了教科书上所学的科学原理,对于技术上的新发展就容易学习和理解,对于五花八门的种种说法也容易从容应对。 我是“教科书”派——说说我吃什么油 我们中国人大概离不 ...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10464 次阅读|58 个评论 热度 30
大学是个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
热度 116 冯大诚 2015-5-14 08:17
大学是个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 科学网新闻5月9日报道了某学生在大学期间得到了65个证书,却找不到一个称心的工作。我并不知道那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知道什么工作才算得上是称心的工作。我只是很吃惊,他得到了6个 国家职业资格类证书,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和参加了志愿者服务活动达一百余次,开过传媒工作室 ...
个人分类: 教育|32360 次阅读|227 个评论 热度 116
元宵节说“糖”和甜品的“老祖宗”
热度 13 冯大诚 2015-3-5 08:05
元宵节说“糖”和甜品的“老祖宗” 前两天,我在《面条里的科学》一文中说到“和面”以后要“醒面”,网友刘光银先生向我指出,这里的“醒面”应当用“饧面”。多谢刘光银先生,按照《新华字典》的说法,似乎可以用“饧”字。说“醒面”,不过是从俗借这个音罢了。 这个“饧”字,我倒是认识的,不过,我一直只知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333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13
羊年说洋——“中国人”如何称呼“外国”
热度 25 冯大诚 2015-2-21 07:32
按:这几天说羊的很多,我趁着天上的雨,加一点儿水,换换口味。 羊年说洋——“中国人”如何称呼“外国” 标题上的中国人打了一个引号,就是说,这里的中国并不是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专指之前的中华民国或者大清、大明等等,而是一个随时代而变化的概念。最初,国只是城邑的意思,到了有较多文献记载的春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27030 次阅读|52 个评论 热度 25
“买椟还珠”的循环与撰写论文
热度 13 冯大诚 2015-2-14 09:00
“买椟还珠”的循环与撰写论文 买椟还珠 是一个很有名的成语。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 椟 ,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百度词典》的解释是:“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个人分类: 汉语言|9095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13
大学不妨养几个懒人
热度 99 冯大诚 2015-1-28 08:01
大学不妨养几个懒人 几年来,写过几篇关于大学里教师收入按“工分”分配的文章。那几篇文章中已经指出,如今大学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多多少少都与给教师“记工分”有关。 “你说该怎么办?”有人问我。 我的意见是:废除记工分的办法!大家按级别拿工资 。 “这样不是又要搞平均主义,养懒人了吗?”有人 ...
个人分类: 教育|27965 次阅读|172 个评论 热度 99
搞好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是发展科学事业的根本
热度 28 冯大诚 2015-1-21 07:38
搞好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是发展科学事业的根本 每年秋天,中国科学、教育界,从而也是科学网上最焦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看着人家欧美、日本得到一年年的各项诺贝尔奖,而没有中国人的份。这件事确实是令人心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的科学没有达到世界的顶尖水平。我国还远远不是世界科学发展的强国。即使在将来的 ...
个人分类: 教育|10846 次阅读|69 个评论 热度 28
“分享”与“怎么是你”
热度 3 冯大诚 2015-1-4 07:42
“分享”与“怎么是你” 人从小到老,得到知识的途径不外乎如下几个:与人们的口头交流、看书报杂志、从广播电视以及最近一些年的网络媒体。 我是怎么懂得“分享”这个词的?回想起来,最早应该从书上看来的,也没有人解释,根据分和享两个字的意思以及这个词的上下文,就看懂了这个词。 享是一个“好词”,这 ...
个人分类: 汉语言|3603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