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探秘华莱士线 亚洲边缘岛屿上的有袋异兽 精选

已有 4919 次阅读 2024-5-23 08:13 |个人分类:野兽公园|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苏拉威西岛位于马来群岛的腹地,全岛归印度尼西亚所有,赤道横穿该岛。它的面积有17.4万平方千米,比一个河南省还要大一点儿,在全球各大岛屿中排行第11名。在那里,山川、河流、湖泊、森林样样不缺,大量珍稀动植物在那里生息、繁衍,是举世闻名的自然保护地。更令世人瞩目的是,在这个岛上,以猕猴、野猪为代表的亚洲动物群到此止步,不再向东迈进;而以鹦鹉、袋鼠为代表的大洋洲动物群也到此止步,不再向西迈进。这里形成一道天然的动物地理分界线。这条线最初由19世纪伟大的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发现并提出,因此人们也把这条地理分界线称作华莱士线。苏拉威西岛是华莱士线上的重要节点。

苏岛袋猫生活的丛林环境.JPG

  我们都到达该岛都好几天了,特有动物也观察到不少,但丝毫感觉不到地理分界线的存在。因为这座岛到底是属于亚洲这边的,连日来所见到的,都是隶属于亚洲动物群的物种,而自从我遇见“古斯古斯”开始,才对这条分界线有了新的认识。

  在前往岛屿北部哥伦打洛省一处保护区的路上,那个棒小伙子——当地的森林公安贝坎,用手机向我展示了此前他救助的一只哺乳动物视频,画面中的小动物一看便知是一种树栖动物,样子有点像果子狸,但比果子狸胖,长了副圆脸,在一个很小的铁笼子里缓慢攀援,他说这动物名叫“古斯古斯”,数量很少,在他们保护区几乎快绝迹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与同伴又观察到不少当地特有动物,却从没有听到当地人喊过”古斯古斯“,以至于后来几乎把这事都忘掉了。

  几日后的一个黄昏,我们回到本次考察的出发点——苏拉威西岛北部最大城市万鸦老,这里也是华莱士在岛上考察的“大本营”。万鸦老的城郊也有一处小小的,叫唐可可(tangkoko)的自然保护区。当晚,我们就在保护区住下。翌日一早便去考察保护区内的雨林物种。在林中穿行多时,忽然听到当地人轻唤一声“古斯古斯”,并伸手指向高高的树梢。我看到一团黑乎乎的毛球正蜷缩在树枝上,似乎还有一条长尾巴。我拿出望远镜,镜头朝天,视野里的小兽清晰起来。小家伙长得圆头圆脑的,有点像猫,但鼻子和嘴比猫突出,又有点像熊,身上的毛呈棕灰色,很长,很厚,外层的针毛显得脏兮兮的,这样的着装让它在高高的树顶即使突降暴雨(这里总是突降暴雨),即使没有躲雨的地方(其实树顶也真没有啥躲雨的地方)也不会打湿里面的绒毛,照旧可以保持身体的干爽和温暖。小家伙身体胖乎乎的,肚子显得鼓鼓的,忽然,那鼓鼓的肚皮上,竟然凭空伸出一只小小的前爪!“天啊,真的是有袋目动物呀!”真相来的有些突然,让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看到,肚皮靠后的皮毛明显有被牵拉的褶皱,能看出育儿袋的大小,幼崽的小爪子是向前伸出的,说明袋口朝前。

从育儿袋中伸出一只小爪子.jpg

  良久,“古斯古斯”开始沿着一根树枝向前移动,那高度距离地面足有几十米,我看到它走得十分稳健,一点也不像在高空中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我注意到,“古斯古斯”在树枝上行走的时候,它的脚趾并不朝前,而是朝向两侧,所有能看到的手指和脚趾,都长了犹如鹰爪般又粗大又尖锐的指(趾)甲,怪不得抓握得如此稳健。我还看到,在行进过程中,它的大长尾巴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它自顾自地向前行进时,大尾巴犹如长了眼睛一般,会恰到好处地卷住周围的树枝,犹如安全绳上的保险带,尽管不像南美洲的蜘蛛猴那样,尾巴会将树枝卷得很紧,但也绝不是松松垮垮地拦一下,它尾巴靠近末端的那一节,没长任何毛发,因此能够看出肌肉的纹理,十分结实且具韧性,与树枝贴得十分紧密,如果遇到意外的“脚滑”,我相信一定可以随时发力勾住相邻的树枝。

攀援.JPG

  傍晚时分,我们再一次走近那片有“古斯古斯”出没的树林,意外的发现,在夜幕的保护下,“古斯古斯”竟然下到了枝叶茂盛的矮树上来了,并且不是一只,而是三只,两只大的和一只小的,其中一只是带崽的母兽,因为小“古斯古斯”总是紧紧跟随着它。一只胆大的“古斯古斯”来到距离我很近的树上吃东西,它头朝下,悬吊在一根嫩枝上,尾巴和后肢勾住身后的粗枝,前爪去抓肥厚而硬实的树叶往嘴里塞,细碎的咀嚼声听得十分真切。在它伸“手”的一刹那,我终于看清了它的“手型”,原来是“2-3对握,即拇指和食指并排挨在一侧,抓握树干的时候朝内,外侧能看到朝外的三根手指;而在它伸脚在身上搔痒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它的脚趾,是“1-4对握”,大脚趾膨大成一个“肉球”,没有趾甲,握在内侧,外侧一般能看到第四和第五个脚趾,因为第二和第三个脚趾头合生在了一起,比较小,趾甲也比较短,但仍很锋利。这样的“手脚”让我想到了远在澳大利亚大陆上的树袋熊(考拉),因为树袋熊的“手脚”和它看起来如出一辙,而“古斯古斯”的面孔较之树袋熊更为原始。

摘水果吃.JPG

  除了叶子,它们还喜欢吃水果,例如桃金娘科树木的膨大果实,即便是青青未成熟的果实也毫不嫌弃。在一棵树上,总是先伸手去摘够得着的果实,再同时吃掉周围的一些树叶。在取食的时候,随地便溺也是常有的事,它的粪便呈橄榄状,比花生米大一点,呈黄色,外观看不到粗质的植物纤维,似乎消化得比较充分。我为我有这样的机会感到庆幸,这一天记录到不少它的生态资料。

一只倒挂采食的苏岛袋猫.JPG

夜幕下的一家三口.JPG  

  在获得大量的影像资料后,我首先查阅了1992年出版的《哺乳动物分类名录》,“古斯古斯”的中文名称叫做苏岛袋鼦(发音Diao),属有袋目、袋鼦科、袋鼦属。在查阅近年出版的文献时,我发现今天的动物学者则更愿意叫它袋猫,并将它和附近塔劳群岛出产的相似物种归入一个新的属,即袋猫属,是一类原始的有袋目动物,而今这个属只剩下了两个物种,即苏岛袋猫——本文的主人公和塔劳袋猫了。(博物地理 段煦 文/摄影)

(本文发表于《我们爱科学》杂志,此处为未删节过的全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8-1419470.html

上一篇:婆罗洲雨林之夜,野生动物的聚会
下一篇:拉克罗港,南极洲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活博物馆”
收藏 IP: 124.64.22.*| 热度|

16 张晓良 贾川 尤明庆 刘进平 雷蕴奇 苏德辰 郑永军 崔锦华 何尚卫 杨正瓴 汪运山 黄永义 杨卫东 宁利中 孙南屏 科学网互动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4 1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