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lead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leader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邮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博文

中国教授 路在何方

已有 7130 次阅读 2010-9-28 17:40 |个人分类:讲话精选|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灵创团队, 跨机构发展, 杨义先,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教授 路在何方
―――杨义先在受聘北京印刷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仪式上的讲话
2010年9月28日


   
尊敬的郑书记,曲院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二级学院的院长聘任虽然非常平凡,但是,今天的聘任仪式也许是探索中国教授跨机构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是北京邮电大学的一名教授。
   在北邮,我有辉煌的昨天:最年轻的教授、教育部批准的最年轻博士导师、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等。
   在北邮,我有强盛的今天:拥有最大的教授团队,教学科研同步成功,产学研协同发展,比如,“4大老板”我算其一,“3位长江学者”有我一份,“2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我也在其中,同时满足上述“4”、“3”、“2”者非我莫属。
   但是,如果仅仅囿于北邮,那么,面对即将触及的“天花板”,我的明天将不敢设想。现在的这汪水到底能养多大的鱼?校官们又真的愿意养大鱼吗,毕竟大鱼不好养呀!而且,鱼大肉鲜,刺还不扎人,谁不想吃呢?!即使本任校官不吃肥鱼,谁又能够保证后任校官们都只吃素呢?
   其实,在当今中国,像我这样处境的教授不在少数,暂且称他们为“鱼教授”吧,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其人事关系所在的高校中事业空间已经所剩无几。至今,大部分“鱼教授”的生存之道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被动等死”,即,从此开始“节衣缩食,努力减肥”,不再谋求事业上的继续发展,而是静心等待平安退休,以此,至少可以换得“从一而终”的“贞节”美名。或者,寄希望于某些“青天”校官为其提供更大的“鱼塘”而不是急切地将其“吃掉”。不可否认,确实有某些“鱼教授”有幸“等”到了好校官,并长成了“鱼精”,但是,众多“鱼教授”们却枉费了年华,本来他们还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二是“主动找死”,即,寄希望于通过不断的“跳槽”来实现“鲤鱼跳龙门”。虽然确有个别“鱼教授”幸运地跳入了“大水库”而终成正果,但是,谁能事先断定刚刚跳入的新“鱼池”会比原来的旧“鱼池”更大呢?谁又敢保证跳入新“鱼池”后就不会被吃掉呢?如果“跳槽”失败,不但失去了“旧池”中花费多年心血建立起来的“家园”,而且在“新池”中也会“四面楚歌”,这难道不是对国家人才的一种浪费吗?这难道不是一种事业上的“自杀”吗?
   除了“等死”和“找死”之外,难道中国的“鱼教授”们就真的别无选择了吗?非也!“跨机构发展”就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好办法!此时,当事教授在固守并尽力发展现有“基地”的同时,将努力开拓新的根据地,并最终实现“遍地开花”。形象地说,“跨机构发展”突破了当前“鱼塘”的局限,将多个“鱼塘”连成一遍,形成浩瀚的“大海”,从此,再大的“鱼”也不用担心没有生存空间了!
   在当今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跨机构发展”显然是异物且与传统的观念格格不入,若没有坚定的意念是很难将其执行到底的。
   “跨机构发展”很难,因为,它需要像郑书记和曲院长这样英明的校级领导,他们既擅长“为我所有”,更精通“为我所用”。而国内许多高校虽然声称对人才如饥似渴,但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戴在这些人才头顶上的诸如“院士”或“长江学者”等“帽子”。这种高校是“跨机构发展”的“死地”,“鱼教授”们绝不可介入!
   “跨机构发展”很难,因为,它需要有像曹鹏院长这样的中层干部,为了学院事业的发展,勇于让出自己的位置,心甘情愿地为“鱼教授”服务。曹院长在此次“跨机构发展”过程中几乎是在毫无保留地付出,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跨机构发展”很难,因为,它需要在座各位老师的理解和支持。“鱼教授”们的“心”可以毫无疑问地属于印刷学院,但是,他们的“身”(人事关系)却不能与“心”相随,这显然不是“鱼教授”们的错。今后的事实将充分证明,“鱼教授”们确实能够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鱼教授”们不是来与各位老师争资源的,而是将为咱们印刷学院挖掘出更多的资源,而是来将咱们印刷学院已有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跨机构发展”很难,因为,它需要有像北邮全体师生员工这样一群善解人意的好人。假如,我会被北邮老师们骂为“叛徒”,那么,我宁愿被困死也不会出来搞什么“跨机构发展”。在此,我要真心感谢北邮全体师生员工的宽容,他们真正理解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对教授们是多么的重要。相信他们会继续支持更多的“鱼教授”实现其“跨机构发展”梦想,相信北邮将成为我国“跨机构发展”的突出贡献者和受益者。
   “跨机构发展”很难,因为,它需要像我这样的“敢吃螃蟹”者。坦率地说,为了实施我的“跨机构发展”,我主动辞去了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和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等所有行政职务,同时,也承受了个别领导的压力和误解,不过,我坚信,为了探索我国教授的新型发展之路,我应该也能够承受相应的压力和误解。
   如果“跨机构发展”的妙方能够减轻众多“鱼教授”们的苦恼,那么,这无疑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贡献!
   如果“跨机构发展”能够使更多的教授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那么,这无疑会大大增强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
   如果“跨机构发展”能够使更多的校官猛省,那么,这无疑是对中国当前过度行政化的大学教育体制的一次猛烈冲击!
   如果北京印刷学院能够持续不断地接收“鱼教授”来开拓新天地,那么,咱们印刷学院就能够在获得众多一流领军人才的同时,成为国内高校支持“跨机构发展”的榜样!相信“众多“鱼教授”争先恐后“游向”印刷学院并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之日,就是咱们印刷学院全面腾飞之时!
   如果国内有更多高校向印刷学院学习,能够以其宽阔的胸怀容纳更多的“鱼教授”实施其“跨机构发展”,那么,中国高校人才流动就真正活了,这难道不是中国教授们的福音吗?
   既然“跨机构发展”对国家和个人如此重要,我们当然值得克服重重困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将“跨机构发展”进行到底,并最终使“跨机构发展”合理化和常态化。历史将铭记今天的聘任仪式,历史不会忘记咱们印刷学院为开拓我国高校教授发展之路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实际的业绩证明“跨机构发展”的正确性吧。谢谢大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3322-367869.html

上一篇:成功不是贪来的
下一篇:淡出北邮,迈向辉煌
收藏 IP: 59.64.255.*| 热度|

4 喻海良 孙学军 孙根年 杨华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