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超常儿童如何保护住他们的学习动力?

已有 5085 次阅读 2022-5-29 22:08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超常儿童如何保护住他们的学习动力?

王永晖


学习的动力理论,可能普通家长们会觉得很神秘。其实是一个心理学界已经研究清楚的课题了。

学习的内驱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我们的在线会议也做过相关讨论,录屏链接见于这个文档

新式学校建构探讨在线会议


大致说来,主要分为下面几个参数

胜任感×饥饿感

选择权×试错权

社交性×趣味性

正好形成周易的三才六爻六十四卦结构。


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超常儿童如何在数学方面,保护住他们的学习动力?


数学这个学科,数学家圈子里面有个共识,数学从低学到高,学着学着,总有一天会超出你的智力范围,总有一天会让你觉得自己笨。


或迟或早而已。


这对那些以智力高而喜欢上数学的超常儿童,是一个不好的消息。有些超常儿童虽然智力很高,但心性却不一定很专注坚定,当到了某个成长时间段,稍微失败上一两次,很可能就会转移注意力,不再关注数学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 数学学科,其实是人类最难学的学科,它的历史,也在诸多学科中,是人类最晚发展的,包括人类对脑功能区的研究,数学脑功能区,也是相对最晚才发育演进出来的。


所以,普通人不喜爱数学是正常事。现在,因为中国的考试抓的紧,中国普通学生的数学程度还不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如果中国放松数学方面的要求,根据人类的本性,必然有更多的人,不愿意花心思在数学上。


那怎么办呢?我们本文,仅仅对那些超常儿童来说,或者再广点儿,包含住那些自己也想学好数学的人士。


我当初做小教室数学的时候,就很羡慕我们的武术魏巍老师,我跟魏老师讲,如果我的数学教学,达到了您在您儿子身上做过的武术教学水平,那我就非常成功了。


魏老师的儿子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是谈起武术来,却仍然是双眼放光,他本人也是近身格斗高手,真打实干出来的。


既有武术的技能,又有武术的激情,这样的教学,可谓很成功了!


所以,我就向魏老师取经,怎么做到这个标准呢?


魏老师跟我讲,这个简单。当年,武术课上,儿子是经常在魏老师手上吃亏,老是打不过,但是,出去课堂,跟小朋友比武,社会上比武,经常赢,这样自然他就很喜欢习武,也愿意在课堂和平时下苦功了,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听了这个经验后,发现有点儿不太容易实现在数学上。因为在数学上能够保持住笑傲江湖,直到笑到最后的人,每一百年,也就可能十来个吧。


就是保持笑到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北京市,或全中国,可能也就每年个位数吧。小教室的孩子们,显然把这个方法用来不合适。课堂上挨打,估计出了课堂,仍然要挨打,数学上做不到啊。


那怎么办呢?我现在跳出小教室的范围,再多讲一些水平更高的孩子范围。


这几年,有位华人妈妈,经常麻烦我,估计她在微信里给我的留言,这几年积累下来,应该有一两万字了吧。


他家儿子,我估计智力应该是非常高,很可能是接近160那种,这导致他学东西是很快,学数学很快。


这位妈妈,也还是做对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借助国外的教育资源,主要是当地图书馆。不过,这位数学小天才,有个非常特殊的个性,就是绝对不去任何培训机构,也没有什么家教。


这个孩子的诸多个性表现,他妈妈给我讲起来,我倒是感觉很有大师风范。古龙不就说过么,有个性的人才能成为武功高手,而这个孩子的个性,还是属于能够成为大师的那种。


家长也很尊重孩子。这种超常儿童,能力很高,又很有个性,说实在的,有点儿费妈。妈妈也是因为这个,经常在微信里跟我唠叨。


所以,虽然我其实从来没有真正跟这个孩子交流过,但是对他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


像这样的孩子,又怎样来保护他的数学学习动力呢?


有两点建议,这个妈妈都不太重视没有做到。几年过去了,她也应该能够开始感受到了,做和没做的差别。


一个是,施建农教授所推崇的八中少儿班的自然体育课,其实就是徒步。读数学家科学家传记时,会发现一点儿,很多人是喜欢徒步的。


有个伟大的俄罗斯数学家,说自己想不出题的时候,就去滑雪,三四个小时滑完之后,题就想出来了。


这种人,属于超级数学家,脑子太快的那种,做论文也快。所以,做大学教授,对这种人来说很轻松,远远超过了每年应缴任务量,剩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玩了。


徒步,对于这种超常儿童来说,实际上更为重要。因为他们脑子太快,需要找个接触大自然的活动,利用大自然的频率,让头脑慢下来,这样精神才能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啊!


可惜啊!直到今天,这个妈妈也是跟我两三年了,知道我也实诚,喜欢坦诚相见,所以跟我直言,不相信我这种说法,那包括施建农,肯定也是连带着一块儿不相信了。


其实,这位妈妈虽然身在国外,但毕竟也是中国长大教育出来的,她不相信,在众多中国家长中也正常。


教育上的道理,毕竟不能够像数学定理那样,只要证出来,就百分之百得信服。其实,可以多看看数学家科学家传记就行了。


不过,这位妈妈自己本身智商就很高,但恰恰是一个自己就不太喜欢多看书的人,光是找书让儿子看了。


------------- 公益咨询项目:数学小天才的读书指导  2018-4-23------------------

家长要非常重视孩子的日常体育活动,以及周末户外徒步活动,如爬山之类。这方面的理由,可以参考我们以前的博文,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进行高强度奥数训练?  更有效率地排除学习之后的大脑废物,这其实也是一种天赋。

        这些孩子因为是数学小天才的缘故,可能更愿意坐在家里看书,这时候,家长反而要逼着孩子出去锻炼,周末至少有一整天带着他们去徒步。这方面,我们的理念跟施建农教授参与的八中少儿班,及其主持的中科青云学校很接近,背后都有心理学、脑科学知识的支撑。

        孩子们将来长大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里面不仅仅有乐趣,也会有大量比例的枯燥工作,任何一个漂亮的工作,就像打开漂亮的电视机,背后的电路等具体器件,很多其实是枯燥的,且需高能量才能保持注意力。高智商的孩子,个性较强,也较容易失去耐心,不乏其中很多会缺少事业的专注和持久力。我们的应对方法,不是让他们从小在学术上找耐心,而是先通过徒步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生物性的耐心,等他们长大后再自然地迁移到学术性的耐心,这在中国武术上的说法,叫做不是以心练心,而是以武练心,很符合当今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知识验证。

-----------------------------------------------------------------------

好些年之前也写过上面内容,这位妈妈想必也看过,就是不相信,所以也就没在她儿子身上落实。现在儿子确实出现了一些相关问题,再想像当初小时候那样补回来,其实就更不容易了。


第二点建议 要多尊重多鼓励孩子自己的数学创造活动。这也正是本文的要点。


可惜的是,这几年下来,这位妈妈跟我尽是说些家常了,她家儿子在数学上的创造性活动,就是最初刚接触的那一两张纸,后面就再没有了。


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位妈妈也不是太在乎这里面的价值,觉得小孩子自己玩数学,能玩出多大的名堂来呢。


所以,这位妈妈做的主要是找资源,找资源其实本来没错。但是,就在于毫厘之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果孩子自己的数学创造性活动,被她找来的资源挤压,甚至弄没了,就不好了。


这个孩子的数学进步之路,也诱导我写出前文

忽视“数觉”建设:容易形成数学学习上的高低两种误区 

我觉得,她家儿子很可能就是落入到了高级误区,用高智商来替代抽象思维能力来学数学。这之间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别的,这位妈妈不是太能理解我的这个意思。


这也诱导我想出来了本文的答案:为了保护这些超常儿童的数学学习动力,就一定不能让他们以为,数学学习就只是竞赛。


他们自己从小到大的那些数学探索,数学创造活动,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们一旦有了这个认识,经常鼓励和支持孩子们,肯定他们。孩子自然就会越来越爱学数学了。


如果光看数学竞赛,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挫折,包括小天才,也不可能每次都拿奖牌,也会稍受小挫折的。


但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数学创造活动,自己喜欢瞎捣鼓的那些,则不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他区别于任何其他人,从而具有更多的数学自信心,自主感。


唯一需要的是,家长的确认、支持和鼓励!


其实,孩子们受到家长们心理暗示的能力是非常大的!家长们自觉不自觉的价值观,很容易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


我们再说一个案例,也是一位我非常器重的数学小天才,就在北京。我见到他时,他才6岁,暑假之后就要上小学。当时,他的数学学习之路,非常吻合创造性和探索性的标准,能够自己发现出速算算法,而且已有的书上并未记载,从而被我的硕士生任晶莹记录进她的硕士论文里了。


这种级别的数学小天才,其档次,我觉得不会亚于我上文中介绍过的云南小天才了,都很稀有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真是让我们这样的数学教授,都开眼界了。


可是,这个孩子,后来进入小学后,因为身在大城市,家长不可能不让他去奥数班,他在北京市最顶级的奥数班上,表现优越,期末拿回的是奖励现金,直接能够在桌上撒开成一摊一摊的。


我们以前知道,小学奥数,对普通孩子来说,是存在可能的弊端的。但是,我们可能没想到的是,对于这种超级数学小天才,奥数班一样是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危害的。


那就是,干扰了他们自己理解数学,自己在数学中成长的节奏,这个其实相当重要!


结果,去年见到时。孩子不愿跟我聊数学,要跟我聊他手机上的脑筋急转弯笑话,我也是勉为其难只好顺着他,想着先聊笑话也成,但最终也没聊到多少数学。


这就把孩子自己的数学动力,给伤了,没小时候那么专注于数学了。


其实,普通人没有那么专注于数学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对于这种超高级别的数学小天才,仍然能够被小学奥数那种快进式教育伤到,我也是很惊讶的。


我本来以为,这个小朋友胃口大,体格先天素质也好,应该是没事的。


所以,这两位小朋友的共同点,都在于,自己小时候那种玩数学的状态,因为家长的一些操作方式,被不慎给埋没了一些,甚至很多。


自己想出来的数学,不见得考试中会用,但是却可以用来培养真正的根基。


家长们身处现实社会,支持孩子学数学的时候,难免不会考虑现实因素。但是,如果考虑不全面,把孩子小时候那种特别喜欢玩数学的状态,给搞没了,埋没了,那岂不还是南辕北辙,竹篮打水。


所以说,这里面存在着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普通家长分不清,以为差不多,就会没注意到。像那个华人孩子,没上培训机构,没有家教,表面上看,跟云南小天才差不多啊。


但是,细节上,小时候那种玩数学,没有保留生根下来,学的都是家长要求的那些资源,家长给孩子提供资源上,态度上也是当做孩子的任务,孩子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学那些数学的,没有当做玩,没有当做自己特别想做的事。


就是这么点儿细微的差别,这位华人家长不太能够理解,还是在其他方面转弯弯,想来想去呢。



附注.  可能很多普通家长,会跟那位华人妈妈一样,不理解智商高跟抽象思维能力强,还是有差别的,不理解高智商孩子确实有可能也用智力来替代抽象思维能力,应付学习。

       我这里用一个小测试,帮家长们理解一下。就是如果有学生号称自己学了大学数学,甚至初中生就学了大学高年级数学。那么,面对这种学生,让他证明一下“整数的唯一分解定理”,这是初等数论书上的内容,属于中学数学竞赛的范围,但很可能很多竞赛生会潦草通过,只是记住定理用在题目里,定理本身的证明估计不太在意,正好可以用到我这个小测试里。

       我们这个小测试,不仅仅要考查的是孩子会不会这个证明,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不会,他是否有特别大的心劲儿,想把这个定理自己证明出来。

        这种心劲儿,也就是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实际上,大多数成年人一辈子是达不到这种理性的心智水平的,甚至就是国内的理工科博士们,其中具有这种级别心智能力的,估计也在少数。

       像那位华人妈妈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特点在于抽象思维能力很强,这个肯定不算错,但就我预估,他孩子虽然知识量上很超前,但是抽象思维能力,超出普通优秀孩子并不多。用这个小测试应该是可以很容易判断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43-1340743.html

上一篇:忽视“数觉”建设:容易形成数学学习上的高低两种误区
下一篇:武术集体教学的一个关键教法(尤其是少儿武术)
收藏 IP: 222.129.129.*| 热度|

3 武夷山 刘洋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