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无法“全身医治”

已有 4033 次阅读 2010-5-1 11:11 |个人分类:科研教学絮语|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方法论, 社会生活, 社会问题, 基本物理

无法全身“医治”

----------物理学认识方法的延伸--------

        这些天有很多热点,最能扯痛人心的,就是接二连三的针对弱小的惨案,几乎叫大家不堪言语!作为一个公民,我想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的,痛楚也是一样的。仔细阅读网页上的无数评论,痛惜之情溢于文字之间,甚而至于恨铁不成钢的谩骂也有不少。但是,作为一个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我想,在我们面对地震、面对灾难、面对一切自然和认为的惨淡时,再强烈的感情都敌不过冷静处理事情的需要。因此,我们除了承受痛苦和积极面对之外,我们别无选择!而不冷静感情用事的结果,只能是更加的承受。

        我想我只能回到物理,我相信所有上苍赐予我们的东西都有内在的联系和血脉-------尽管我们对这个强大的上苍有着许多的无力感,但毕竟,人类的一切都来自自然。

        我们试图认识自然,空间和时间都无限大于人类这个体系的自然界。这是我们解释这个存在的首要任务。如果我们想知道自然为什么么这么存在以及它下一步打算怎么存在,第一步就是认识自然。认识的目的就是知道“物理科学领域内的自然是什么”。而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什么?普通物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我们分门别类地将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光的运动及其物质的基本结构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就认为我们知道了基本物理。可是现在请您回答“究竟什么是基础物理”,你可能会写一段话把每一点都论述一遍,但你无法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

       现代人没有人见过刘兰芝,但是,“古诗为焦仲卿妻做”的浪漫和凄美却是美轮美奂的。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其相貌如何,曰: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其才能如何,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如若考虑其品行如何,事事之间有着贤淑忠贞的回答。一首诗描述一个女子,让我们知道她的相貌、品行和能力。无论是描述的角度和我们认识的角度,都是“分门别类”的,描述每一个方面,而人们也看到了每个方面,最后对她的认识是“所有方面在人们脑海中的综合”。

        一个社会,不同于物理科学的只是意识形态的那部分,在物质本源上,它和自然科学是同等的。社会是物质的社会,事物的社会。所以,无论其认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基本思维上,与物理科学应该不存在背道相驰的矛盾。

        那么,物理科学怎么解决问题?我想这个答案就在它的认识方法中。之所以要分门别类地去认识它,就是因为所有的想象和规律,乃至于人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由小到大,一件件小事组成了大事。那么,把每个方面的规律和理论认识总结出来,遇到问题时,是哪方面的问题,就用哪方面的方法.也就是说,解决事情,也是从一件件事情入手。是一口一口吃饼子的方法,而不可能也不能有“囫囵吞饼”的方法,何况“社会问题”这块饼,真是其大无比。

        所以,一个学物理的人的思维,我想,一个人病了,医生也只能先把他生病的地方治好,至于体质问题,要等到这个病好转,能够消化得了补药的时候才能考虑。一个社会发生了事情,当务之急,也不是大骂社会病入膏肓,而是尽最大能力解决事情。而人们,说到底,大家能做的都是“大事中的小事”,没有神医能全面“医治病人”,也没有神人能够“全面拯救大众”!用唾液淹没不公正和无秩序是没有用的,何况,每一种语言都具有功能,那就是传递大家的信息,但是接受信息的人怎么使用它,却完全在他自己的判断和潜在了。

       做科研和学习,我们都是从一点深入,寻找突破口。社会生活也一样,不去幻想“全面医治”“全面变好”,可以也能够做点小事,可以少或者不占“腐败”的便宜,也可以在能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关心周围的人们,或者,可以多反思点自己是不是有些冷漠........

        恕我以物理的名义,我相信物理科学的力量就是给我们自信,相信我们可以做小事,而且能够做小事,做的认真,做的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318420.html

上一篇:一滴泪
下一篇:谁把你丢在风里
收藏 IP: .*| 热度|

7 曹成 陈国文 吕喆 陈湘明 侯成亚 丛远新 kx25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