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龙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lcas 物种适应性、分布与进化

博文

为什么生态学家要学习Python或者R? 精选

已有 14772 次阅读 2018-1-9 00:31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最近有几位老师在微信里面分享了学习Python的一些资料。与R相比,Python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编程语言,除了编写脚本,用于数值计算之外,还可以编写命令行程序,编写带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编写网站,绘图,调用C,C++以及Fortran等语言的函数库等等。Python比R的应用领域更广阔,除了为黑客提供各种黑科技外,还广泛应用在化学、物理、天文、生物信息等领域,当然也非常好玩儿。这么强大的语言,当然非常值得了解和学习。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Python的项目是开源的,也就是源代码可以下载,供好事者仔细研究。Python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也可以编译为独立的程序运行。Python脚本也可以用来驱动MySQL,sqlite, ArcGIS, Adobe Indesign等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用途极广。 Python资源极为丰富,有数以万计的程序包, 其中不乏生物信息学软件包。Biopython就是其中之一。BioPython程序包的一些函数可以对DNA序列进行复杂操作,实现对GenBank的访问和查询等。Python的语法简洁,通俗易懂, 很容易上手。 Python用户不需要捣腾层次复杂的花括号,只需要留意缩进。Python还有pip程序包管理系统,编写程序包也极为方便。掌握了Python,就掌握了这些资源。看了上面的介绍, 还没有学Python的朋友,是不是动心了呢?

 然而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R语言,也叫R软件,R语言是驱动R软件工作的命令。其实R语言的本质是S语言,S语言诞生于美国贝尔实验室。不过实现S语言的软件Splus售价太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两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山寨了一下SPlus,他们用C语言和Fortran编写了一个软件,用来实现S语言,于是R软件就诞生了。自从这两个老师开放了R的源代码之后,R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因为S语言语法简单,接近于很多人熟悉的C语言,在进行统计分析以及绘图上有出色的表现。不仅如此,R秉承了UNIX的传统,所有的命令, 包括程序包中的函数,都有非常详细的帮助文件,这是很多语言和软件所望尘莫及的。Python的很多程序包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近几年来,R语言成为生态学研究最流行的软件,特别是在森林样地数据处理、地理信息和空间处理、统计绘图以及在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经济学,贝叶斯统计等很多领域,都有一流的学者坚持使用R,一些新的统计方法也用R开发。从Springer以及Wiley,O'Reilly等著名出版商R相关图书的出版情况,就可以了解到R的热度。Tiobe编程语言热度排名,R蹿升到第8位,对于一门应用领域狭窄的脚本语言实属不易。还有很多研究论文直接在附录中给出了R代码。英国生态学会的Methods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杂志更是开设专栏介绍生态学与进化分析的软件包,其中R程序包占绝大多数。在过去,研究人员可能提供MatLab代码或者SAS程序,然而最近几年, 这种情况逐渐减少了。相比之下,提供Python代码的生态学研究还不是很多。

 对于生态研究来说,R与Python都是非常好的语言,R则更胜一筹。任何一门编程语言, 从入门到精通都需要很长时间练习,普通人即使花费很多时间, 也未必能够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的精髓,更别提能使用得出神入化。Python的语言的覆盖面很广,几乎是我们能想到的脚本语言能做的事情,Python都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一门计算机语言, 能够在一个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其实主要是看运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在这门脚本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足够牛的牛人, 能够做出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例如, 之所以R软件在系统发育比较分析(PhylogeneticComparative Methods)能占绝对优势,根本原因在于法国进化生物学家E.Paradis编写的APE程序包,因为这个程序包定义了phylo这种数据类型,设计了进化树在R中储存的格式以及基本的操作。这样一来, 你想提取物种名, 就可以用 $tip.label提取;想为进化树重新排序,就用ladderize(); 想绘图,就用plot.phylo();Paradis创造了APE,在Analysisof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一书中介绍了相应的操作。APE对进化树的操作简单易行,因此很快吸引了大量用户,其中不乏一流学者,很多人在APE的基础上开发了程序包,如laser,phytools, picante等等,引入了众多新的分析方法,从此用R进行进化分析一发而不可收拾。对于群落生态来讲,类似的例子是vegan程序包。这个程序包主要用来进行多元统计,对于群落生态学数据分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计算alpha和beta多样性,CCA,DCA排序以及方差分解,物种多度曲线等等只需要一个函数就完成了。 生成的结果,可以直接绘图或者进行其他分析,极为方便。vegan也是众多一流生态学者合作完成的。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 vegan是绕不开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vegan做群落数据分析,这也是很多人学习R的驱动力。在此之前,群落生态学家主要是用CANOCO或者TWINSPAN或者其他一些多元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千差万别,甚至每个软件都有自己的数据格式。那时候, 就连Numerical Ecology的作者,大名鼎鼎的Pierre Legendre都也只能自己用Fortran写程序。

 R语言目前在中科院以及国内大学的生态和进化研究中已经非常重要。植物研究所赖江山博士的R语言培训班和课程进行的如火如荼,次次爆满。很多人学习R,不但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 更是为了了解资源。学习了一门语言,就打开了一门看世界的窗户,其实编程语言也是如此,至少可以看看用这门编程语言能做什么以及现有的资源有哪些。不过,学习的诀窍,就在于不要一下子学很多东西,而是要学得深入。虽然R语言或者Python已经入门,但是学的不够精,即使代码和程序包在就在那里,自己也不清楚怎么用。 ggplot2的作者Wickham在《Rfor Data Science》一书里面说,作者建议读者先学好一门语言,学到很熟很深的程度,然后自然就容易融会贯通,这种说法我十分赞同。

 对于学过R语言的学生,什么学到比较熟练了呢? 这里说说自己编写R程序包的感受。

 其实学习R语言,并不一定非要求编写什么程序包。编写程序包还涉及到一些Latex语言文档,有时候涉及到调用C语言或者C++或者Fortran代码,涉及到其他程序包的依赖以及编写Description文件的格式以及UTF-8编码等许许多多问题,需要一段时间去认真学习。而且随着R的升级,R程序包编写的要求也经常改变,原来能够正常工作的程序包因为不符合要求就从CRAN下架了。还有不同操作平台编译的限制,数据大小的限制等等。例如在检查R程序包过程中有几十项内容,不能有一条出错,否则就不能提交到CRAN。对程序包的质量严格控制,并不是R管理团队太苛刻了。最近昆明植物所一位老师就抱怨说,安装一个R程序包,要依赖十个其他的包, 然后其中有些包又要依赖若干程序包,不过有一个二次依赖的程序包,因为不合格已经从CRAN移除了,这就导致程序包不能正常安装。程序包没有人好好维护的情况之下, 如果出现错误,就难免影响用户的心情, 影响CRAN以及R的声誉。当然, 你可以说, CRAN上的程序包都是作者负责的,出错也是难免的,R核心团队对此没有任何责任。道理是如此,可是谁也不希望不靠谱的程序包太多。

 2017年年底,我忽然收到维也纳大学KurtHornik教授发来的email,让我修改phylotools,原因是该程序包一些函数的例子里读取用户工作路径之外的路径,这违反了CRAN的规定。phylotools程序包主要是用来构建DNA序列的超级矩阵supermatrix的。2009年年底,我到华南植物园葛学军研究员的实验室补充浙江古田山大样地DNA条形码的数据,做了一些实验之后,要把140多个种,每个种的rbcLa, matK,trnH-psbA基因分别比对,然后再拼成supermatrix。在计算机程序里,这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如果用手工,就非常麻烦。当时还不熟悉R的我,编写了一些R脚本,用来创建supermatrix,这些函数后来就成了phylotools的主体。2015年,重新检查这个程序包后,我觉得很多函数写得不够好,于是将函数重新写了一遍, 放到github托管了。这次收到email通知,让我修改phylotools,我干脆就把github上的新版本改了改,然后提交到CRAN。新版本很快就就在CRAN接收了,不过代价也是有的: 因为重写了一些函数, 参数和旧版本不同,基于旧版本的R脚本其实已经不能用了。虽然如此,作为软件包的作者,我还是觉得新版本的代码优雅一些,函数设计更合理一些。相比之下,虽然对HK80以及spaa这两个程序包都不太满意,但是精力有限,就一直没有修改。另外两个R包,查询植物科属的plantlist以及打印植物标签的herblabel一直都托管在r-forge以及github上,没有在CRAN上那么费心。

 能够编写R程序包,是否代表具有很高的R编程水平?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编写程序包这件事, 只要是能编写R函数的用户,学习一点儿编写程序包的技巧,都是可以弄出来的。能够写程序包,确实说明相当熟悉R语言了,至少是能编写R函数了。能编写函数是区分入门水平和较为熟悉一门语言的分水岭。学习编程,入门阶段熟悉的是语法,如赋值、调用函数、写循环,如何查询帮助;之后是数据操作,字符串操作与正则表达式,编写函数,再之后就是各种算法。有人说,算法是函数的灵魂,很多情况下确实如此。因为函数就是为了实现一些功能,算法告诉你应该怎样实现这些功能。对算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函数就很难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要编写一个用于CCA排序的函数或者进行方差分解的函数,没有对相应理论很好掌握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些是真正考验基础理论和水平的地方,国内数量生态学家与国际同行核心竞争力的差距也就是在这里。

 学习计算机语言,无论是Python还是R,都是有助于培养好的思维习惯与严谨的态度。在编程过程中,错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不行的。与此同时, 学习编程还要理解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S3、S4方法,面向对象、继承、多态性,也需要理解一些数学和统计学的内容,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贝叶斯统计、非参数统计以及线性和混合模型等等。

 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能用程序解决的问题,需要化整为零,一步一步思考,然后步步为营,这样从技术上问题也许就解决了。然而真正解决生态学与进化上的问题,发现新知识,提出新观点,已经不是技术问题,是编程所不能回答的。这时候就需要将各种信息进行整合,深刻把握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编程的能力再强,如果没有纵深的思考,没有对问题的全局性把握,没有从具体的学术问题出发,就很容易停留在技术层面,难有深刻的见解。无论是学习Python还是R,这个问题都需要仔细考虑的。

2018年1月9日 于 香港大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662-1093799.html

上一篇:CTPL2通过中文名批量查询植物学名
下一篇:一个中文Latex幻灯片模版
收藏 IP: 113.28.150.*| 热度|

22 王凯 卢元 张麟 靳少非 宋春林 白珍建 张钫 高建国 胡涛 李建国 柳文山 张宁 刘名信 王栋 张智才 梅卫平 李心诚 袁丹妮 戎可 覃伟 刘景欣 金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