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我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构想(3)

已有 3251 次阅读 2015-3-16 04:11 |个人分类:中国农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现代化, 中国农业, 构想

我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构想(3)

蒋继平

2015315

 

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政府一定要充分重视农业的重要性。我注意到,中国政府已经连续12年把农业放在头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在过去的12年中,中央政府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和措施,这是值得称道的。

从一个专业人员的角度看,政府除了出台这些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外,还应该在具体的措施上做好下面的一些工作,真正地扮演一个领航者的角色。

·       首先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惠农政策。这个政策首先应该体现在所得税的税率上,对真正的食品生产者采取特殊优惠的税务政策。其次应该给在三农领域的创业者提供经济上的支撑,尤其是在银行贷款上给与特别的照顾,采取优先和低利息的措施使创业者有资可用。

·       其次政府应该从全局的方位在全国合理布局。这个要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即东南和西北地区在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的巨大差异。在东南人多地少的地区应该采用鼓励农民走精细化,工业化和商品化的高附加值的新型农业模式道路,使农业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足够的食品,同时安排较多的农业工人。政府在这方面能做的是理性地引导农民走集约化农业生产的道路,而不是采用强制的方式。在西北人少地多,但是缺水寒冷的地区,政府要提倡和应用规模化农业的模式,组建大规模的农场,使用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来进行常规的农事运作,要采用节水的现代灌溉技术和防寒的基础设施,如地下滴灌,薄膜覆盖和大型温室等技术和设施。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提供技术支撑。

·       再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应该合理调度农业生产的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人们的日常食谱由原来的以主粮为主向着以营养搭配为主的多种膳食构成,因而,人们对水鲜产品,各种肉类和蔬菜水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为人口的密度在大城市最高,所以,政府应该根据这些社会现实来进行合理的调度。我的构想是:在大城市近郊建立精细化,专业化和工业化的新型农业公司,主要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种水鲜产品,家禽肉蛋,各种蔬菜和珍贵水果,  在中原地区主要生产主粮,即水稻,小麦,玉米和土豆,在西北地区主要生产经济作物,如棉花,大豆,烟草和甜菜等用来制糖和炼油的作物,还要利用草原的优势,合理地发展蓄牧业。在西南和其他的丘陵山区地带,主要生产药材,木材和各种水果。

·       然后政府应该在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上起到桥梁的作用。政府应该及时地将各种农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国营研究单位应用到农业生产前沿,使科研成果及时地转为生产力。不管这种研究成果是否拥有专利,从法律和道理上来讲,国营研究单位的专利都是属于国家的,是纳税人的钱,理应无条件地服务于民众。

·       还有,各级地方政府除了积极配合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外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本地的地理区位优势,建立适合本地优势的特色农业,引导农民走发家致富的道路,让农民在生产中创新,在创新中获得实惠。

·       最后政府应该从长远的利益考虑,加强农业系统的水利建设,加强对环境生态的保护,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在这种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政府绝对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这样做的话,会祸害子孙的。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食品安全的监测领域,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科技专业队伍,采用最先进的现代科技知识和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改造。

 

 

1。美国超市货架上的家禽产品。洗净和切成碎块的鸡腿和鸡翅。全部防腐包装。


 

2去皮的鸡胸部。

 


3一些袋装的蔬菜,也是洗净切碎防腐包装。

 


4。一些盒装的蔬菜。

 


5。混合型多种蔬菜盒。这种食品买回家就可以直接食用。美国人喜欢吃生的蔬菜。


 

62003年在德国波恩参加国际蔬菜病毒研讨会期间参观当地的一家大型农场的一个综合性大型温室的留影。

 


7。美国大型农场一角。田间几乎没有农工,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例行检查。

 

 

8美国由电脑控制的水,肥和农药混和供给系统的侧影。

 

(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3132-874695.html

上一篇:我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构想(2)
下一篇:大自然是我最好的老师
收藏 IP: 74.118.23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