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中小企业要不要重视专利和专利信息?

已有 4424 次阅读 2008-1-14 07:08 |个人分类:鼓与呼

中小企业要不要重视专利和专利信息?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技成果》2003年第4期)

台湾的建准集团是1980年成立的,2003年的营业额达到27亿台币。这是一个靠专利权大获全胜的典型事例。

建准集团的董事长洪银树只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但他一直自修英语。1980年的一天,他在翻阅外文杂志时,偶尔看到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因曼的一篇文章,说量子力学可以把超级电脑做得像微晶片那么小。从此,他做起了研制微型风扇的梦。为使梦想成真,他创立了建准电机公司。当时,IBM大型计算机有一个房间那么大,每台计算机需要610个大风扇散热。洪银树想:今后电脑体积小了,需求量就大了,小电脑需要微型风扇,这就是我的机会!1986年,他拿出了公司的第一项发明,想申请覆盖全球的专利权,但是申请费需要300多万元。他辗转难眠一整夜,下定决心拼一把,第二天送出了专利申请书和申请费。此举奠定了建准电机的成功基础。到了今天,该公司每年能生产1000万个直径不到1厘米的微型风扇,供应全世界的笔记本电脑商。平均每两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装有建准电机的风扇。尝到专利权甜头的建准集团,如今对专利发明更加重视。它拥有200名研发工程师,已经获得400多项国际专利。它差不多平均每天递交一份专利申请,目前处于审理之中的专利申请就将近500项。[1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成功事例是可望不可求的。其实并非如此。成立于1984年的时代集团公司在起步阶段,首先跟踪仿制专利保护期将满的国外专利产品,在保护期满后,将仿制出的产品迅即推向市场。后来,时代集团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也渐成气候,集团不断壮大,其董事长彭伟民也于2003年当选为中关村第二届十大优秀企业家之一。假如根本不敢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向努力,也许就意味着永远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即使研发实力还不是很强的中小企业,也应从现在起就重视专利活动,至少要注意利用专利信息。专利信息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1、在企业研发方面,了解了专利信息,就可避免盲目上马别人已经搞过的东西,专利信息还有助于科研人员获得创新思路,有助于在引进技术时对候选的技术项目进行恰当的评估;2、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专利信息有助于企业识别合适的战略伙伴,找到合适的供应商,跟踪目前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的技术动向;3、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依据专利信息,企业可避免因不知情而侵犯别人的权益,可以恰当判断自己的发明成果是否值得去申请专利,可以在别人的专利申请涉及自己拥有的专利权时,向专利局提出抗辩。如果中小企业已经拥有专门的信息人员,就应将专利信息检索与利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如果自己没有设信息人员岗位,则可以委托专业化的科技信息机构或专利事务所进行专利信息代查。

到目前为止,从总体上说,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都未能给专利活动和专利信息足够的重视。据德文特信息公司2000年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芬兰等国家的974家中小公司的调查,只有30%的公司曾申请过专利。在未申请过专利的公司中,有89%认为专利保护这种形式对其公司不合适(它们觉得商标和著作权更重要),另外一些公司担心,中小企业的专利产品容易被大公司仿制,真要打起官司来,也不易让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就范。在974家公司中,只有29.6%进行过专利信息检索。该调查的结论是,应加强教育培训,使欧洲的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专利和专利信息的价值。[3]可见,在这一方面,中国的中小企业与欧洲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中国企业觉悟得更早,则完全有可能在专利和专利信息的利用上占据先机。

 

参考文献

[1]       台湾建准电机的“成功方程式”,华夏经纬网,200378日,http://www.huaxia.com/sw/qyfc/00041100.html

[2]       http://www.wipo.org/cn/sme/ip_business/patents/why.htm

[3]       http://thomsondewent.com/ipmatters/bti/819962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408.html

上一篇:水仙花(武夷山和郭沫若的两个翻译版本)
下一篇:用“广快精准特”指导信息增值服务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1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