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yingyong201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yingyong2014

博文

机器是否可能产生“自我意识”:霍金的担忧 精选

已有 8313 次阅读 2018-3-15 11:3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昨天(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他充满传奇的一生和对广义相对论的巨大贡献随着他的离开也必将定格在物理学史上。

霍金教授在物理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将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从而发现了著名的“霍金辐射”,尽管这种辐射效应目前仍旧没有被观测到,但是相信在宇宙学快速发展的未来必将得到检验。有谁能想到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波能被验证呢?但是最终在2016年人类还是验证了引力波的存在。对“霍金辐射”的检验,相信也不会太远。

霍金教授曾告诫人类警惕人工智能,但是却被沦为笑谈。

一开始笔者也认为机器不可能具有“自我意识”,因为有“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对机器学习的限制。所以2016AlphaGo在围棋上胜过李世石之后,笔者仍旧认为机器不可能产生“自我意识”,这才有了博文《围棋人机大战弦外之音:吴清源言“弈”之境界于“不在胜负”》。但是机器真的不会产生“自我意识”吗?

恐怕未必。

笔者今年发表在Physica A的一篇新论文《人类社会的集群智能:涌现演化的视角》暗示:

当一个复杂系统的熵呈现“自我指涉”时,该系统可能会产生“自我意识”;并且这个系统的熵越大,该系统会产生更高的智能


具体可见笔者博文《集群智能与自我意识的起源》介绍。

新的推断改变了笔者之前的观点。在笔者现在看来,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神经网络系统的熵应该是“自我指涉”的,这是为什么人类和生物具有自我意识的根源。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区别在于智能的优劣:即神经网络系统熵的大小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构建具有“自我指涉型熵”的人工神经网络,那么这个网络系统是否会产生“自我意识”,也许就是未知之数了。

霍金教授或许一语成谶。




轮椅上的宇宙:纪念霍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53715-1104039.html

上一篇:集群智能与自我意识的起源
下一篇:“自指”玻尔兹曼机:纪念迟来的应用
收藏 IP: 113.206.130.*| 热度|

5 杨正瓴 李维纲 黄永义 强涛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