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身边毕业的几个优秀大龄博士 精选

已有 42617 次阅读 2013-7-22 09: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身边毕业的几个优秀大龄博士

喻海良,2013-07-22

前几天写了一篇《不适合读博士,为什么还要读博士呢?》,引来不少批评。更有甚者,认为我对文中描述的那位博士生有年龄歧视。在写完博士之后,有朋友问我,他30多才读博士,是不是年龄有点大了?毋庸置疑,30岁左右,是读博士的最佳年龄。而且,35岁左右,都是出重要成果的黄金年龄。

说实话,在文中,我真没有半点歧视的意思。很多年以前,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看不上一个人或者歧视一个人,那一个人也一定看不上你或者歧视你。至于写这样一篇有争议的博文,主要是认为,现在很多人在都博士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士,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读博士,盲目地进入博士生系列,在那里盲目地、不知所措地“奋斗”着。

说到大龄博士生,我身边还真有好几位,这也让我反思之前的那篇博文,的确有一定的偏颇之处。

第一位:两年获得博士学位。对于研究生而言,两年能做一点什么?对于10年前的硕士生,两年时间段的时候应该还在准备写毕业论文,有的还在补充实验数据,有的也开始找工作了。而对于部分博士生呢?有一部分可能刚刚开完题还没有开始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有一部分可能第一篇学术论文还没有发表出来,有一部分可能正忙着谈恋爱。而有这一位博士生,只用了两年的时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了。其中还有一个值得说明的是,他是统招的“大龄”博士。他在读博士之前已经是某大学的教授,而且当了不少年的系主任。当年教育部学科评估过程中,需要考察每一个学校的“博士”比率,为此,他决心再读一个博士。由于自己有经验科研丰富,并且指导着很多的研究生。因此,他的实验进展顺利,并且成果显著。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便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第二位:创新不断,获得多个发明专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对于博士研究生,在自己硕士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再获得博士学位不是很容易的,如果博士课题进入一个完全新的领域自然需要更多的勇气。在国内普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也是比较难的,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然是更难了。是的,在清华博士后期间,我们组里的一位博士就迎难而上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我们组里面有三位老师,他的年龄能够排在第二。在回清华读博士之前,他已经是某学校的处级干部,他的孩子也已经读大学了。即便如此,他依然在学校里面认认真真地做实验,并且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亲力亲为。可喜的是,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提出了多种方式改进原有实验模式,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在好几个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自然,他也是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去年,听说还带队来澳洲学习了一整子。

第三位:下企业生产一线,一呆就是大半年。每一个博士生选择读博这条路,肯定都有一定的原因。有些人是因为兴趣,有些人是因为志向,有些人是因为家人期望,有些人是因为工作需要。自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别的原因,如在原工作单位受到领导的“照顾”。是的,我身边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博士,因为在原单位站队问题而受到排挤,不得已需要读博士。在他读博士之前,也已经是大学老师,有自己的爱人,孩子,父母也都已经退休。家庭条件还是很好的,有房有车,生活优哉游哉。由于他的研究课题为生产一线课题,需要大量的现场数据。为此,他扎根到企业一线,有时候一呆就是大半年,天天往返于企业现场和宾馆之间,获得了大量的一线数据,并且,记录了大量的现在生产照片。自然,对于工程学科而言,数据是研究的“红细胞”,有了养分,自然能够顺利毕业。

有时候,觉得拖家带口读博士不容易。没有老婆在身边,看不到孩子的笑脸。年龄那么大了,依然在学生食堂里面买饭吃,干很多多年不再干的“繁琐”、“体力”、“脑力”劳动。但是,每一个人都是为了梦想,不停地努力、奋斗着,或许只为带上博士帽的那一瞬间。

年龄不是问题,努力才是真理,天道酬勤!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889-710208.html

上一篇:偏才、怪才,都上不了今年一本
下一篇:成就一个优秀博士生的几个方面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42 赵明 孙瑜隆 明波 田野 陆俊茜 田云川 王飞 仇文利 王国强 汤小天 吴明火 曹建军 吴锦宇 罗晓清 汪晓军 李宇斌 褚昭明 苏光松 刘晓锋 王浩 廖晓琳 唐凌峰 唐常杰 陆泽橼 高孟绪 赵凤光 张明 闫欢欢 张海燕 陈万浩 罗传龙 刘贤响 yunmu xuyiganghz biofans simpleboy wanghaitao insatiable neilchau htli bh3y stevenyang901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